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德報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松之注引《輅別傳》:「及成人……每欲以德報怨。常謂:『忠孝信義,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細直,士之浮飾,不足為務也。』」
高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高風」:《後漢書.卷二八下.馮衍傳》開歲發春兮,百卉含英。甲子之朝兮,汩吾西征。發軔新豐兮,回鎬京。陵飛廉而太息兮,登平陽而懷傷。悲時俗之險阸兮,哀好惡之無常。棄衡石而意量兮,隨風波而飛揚。紛綸流於權利兮,親雷同而妒異;獨耿介而慕古兮,豈時人之所憙?沮1>先聖之成論2>兮,3>名賢之高風4>;忽5>道德之珍麗兮,務6>富貴之樂耽。遵大路而回兮,履孔德之窈冥;固眾夫之所眩兮,孰能觀於無形?行勁直以離尤兮,羌前人之所有;內自省而不慚兮,遂定志而弗改。欣吾黨之唐虞兮,愍吾生之愁勤;聊發憤而揚情兮,將以蕩夫憂心。往者不可攀援兮,來者不可與期;病沒世之不稱兮,願橫逝而無由。 〔注解〕 (1)...
無與倫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華歆〈請受禪上言〉(據《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二》松之注引《獻帝傳》)漢自章、和之後,世多變故,稍以陵遲,洎乎孝靈,不恆其心,虐賢害仁,聚斂無度,政在嬖豎,視民如讎,遂令上天震怒,百姓從風如歸;當時則四海鼎沸,既沒則禍發宮庭,寵勢並竭,帝室遂卑,若在帝舜之末節,猶擇聖代而授之,荊人抱玉璞,猶思良工而刊之,況漢國既往,莫之能匡,推器移君,委之聖哲,固其宜也。漢朝委質1>,既願禮禪2>之速定也,天祚率土3>,必將有主;主率土者,非陛下其孰能任之?所謂論德無與為比,考功無推讓矣。天命不可久稽,民望不可久違,臣等慺慺,不勝大願。伏請陛下割撝謙之志,脩受禪之禮,副人神之意,慰外內之願。」...
赴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三國志.卷六.魏書.劉表傳》松之注引《傅子》:「今策名委質,唯將軍所命,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也作「赴蹈湯火」、「赴湯投火」、「赴湯跳火」、「蹈赴湯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地方官吏辦事的處所。如:「縣廷」。唐.韓愈〈為相公讓官表〉:「移官府廷,因佐戎幕。」
日薄西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三國志.卷一一.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管寧》松之注引《傅子》:「雖貪清時,釋體蟬蛻。內省頑病,日薄西山。」
後生可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三國志.卷二一.魏書.王衛二劉傅傳.王粲》松之注引三國魏.文帝〈又與吳質書〉:「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後生可畏,來者難誣。」
氣宇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氣宇」:晉.王隱《晉書》(據《三國志.卷五三.吳書.張嚴程闞薛傳.薛綜》松之注引)瑩1>子兼,字令長,清素有器宇,資望故如上國2>,不似吳人。歷位二宮丞相長史。元帝踐阼,累遷丹楊尹、尚書,又為太子少傅。自綜至兼,三世傅東宮。 〔注解〕 (1) 瑩:薛瑩(?∼西元282),字道言,三國吳沛郡人。初為秘府中書郎,後為散騎中常侍。孫皓立,為左執法,遷選曹當書,領太子太傅。後因事下獄,徒廣州。因其博學善文,復召為左國史。吳亡入晉,為散騎常侍。 (2) 上國:春秋時南方吳、楚等國對中原諸侯的尊稱。 2、「軒昂」:《三國志.卷四六.吳書.孫破虜討逆傳.孫堅》邊章、韓遂作亂涼州,中郎將董卓拒討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高舉。通「撟」。《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唐.王維〈山中與秀才迪書〉:「輕鯈出水,白鷗矯翼。」
徘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來回走動。《聊齋志異.卷二.嬰寧》:「坐臥徘徊,自朝至於日昃,盈盈望斷,並忘飢渴。」《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望見那晚煙漸散,水光裡月色漸明,徘徊了一會兒,復身上船來安歇。」也作「回」。
2.流連。《文選.宋玉.風賦》:「邸華葉而振氣,徘徊于桂椒之間。」唐.李白〈月下獨酌〉詩:「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也作「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