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13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至高無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高、最尊貴,而無可超越的。《淮南子.繆稱》:「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平乎準,直乎繩,圓乎規,方乎矩,包裹宇宙而無表裡,洞同覆載而無所礙。」也作「至高至上」。
阿德勒學派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及永遠不滿足的心態,去追求更高成就的自己。 優越的原則根據上述自卑的原則中,可看出人類因自卑而努力超越,而當超越後會產生一定的優越感,因此阿德勒認為自卑與優越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而阿德勒也提出三個解釋優越的代表性名詞:1.進取(agreesion)2.力量的追求(willto power)3.競求優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透過此三個名詞,可看出阿德勒是主張人人皆有爭勝的意志,也就是說優越的追求是人格動力...
最近發展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目錄1 ZPD的定義2 ZPD的教育意義3 ZPD的教育應用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ZPD的定義兒童的問題解決能力在成人或有能力的同儕協助下,能誘發潛在的能力,使其表現超越平時的水準。而在成人或有能力的同儕協助下進行像搭鷹架一般的學習過程稱為「鷹架作用(scaffolding)」。維高斯基認為兒童的學習能力有兩種水平,一是現有的水平,即現下經發展而擁有的能力;二在鷹架作用下表現出的解決問題能力,即經協助下出現的能力,此二者間的差距即為最近發展...
突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超越。如:「突破紀錄」、「突破瓶頸」。
亞理士多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非真知僅是知的淺。二是理論理性(theoretical reason),指因純粹知而知,本身是一種超越實體的冥想,除了知之外別無目的,也一無所求。亞氏認為此種境界,最是幸福,此種心靈,終將不朽。其中「思考」本身就是理論理性的要素。用「四因說」來解釋事物從潛能到現實狀態的變化。這四種原因分別是質料因(material cause):是指一物被創造所從出的成分(the elements out of which an object is created)。動力因(efficient cause):是指一物被創造所憑藉的手段...
靈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思考活動中,忽然出現且超越平時思考層面的想法。如:「作文不能只靠靈感,要多方面充實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修辭技巧,才會有進步。」
恣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心所欲」之典源,提供參考。 《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1>。」 〔注解〕 (1) 踰矩:超越常規,不守規矩。踰,音ㄩˊ。
優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才能品質超越他人。如:「成績優越」。
小巧玲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朝詩人辛棄疾的作品向來以豪放著稱,這首〈臨江仙.莫笑吾家蒼壁小〉詞也不例外。這首詞的寫作原因是,客人前來觀看剛建好假山蒼壁,結果不像想像中的細緻精巧只覺得很突兀,於是大笑離去,主人只好另賦新意解嘲。其中「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兩句,說明雖然是假山蒼壁,但山勢高聳也有想超越華山、直接天際的雄心,不願意被歸於細緻精巧。後來「小巧玲瓏」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來,用來形容極細緻精巧。又如《近十年之怪現狀》第一九回:「那船上敞了兩面船窗,放下鮫綃簾子,陳設了小巧玲瓏的紫檀小桌椅。」意指船上擺設的紫檀小桌椅製作得極為細緻精巧。
教育公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差異,種族之間也不相同,如果僅僅給予個人相同數量的對待,在實質上是不夠的,所以當今的公平一詞,已經超越「等量對待」的概念,在教育上亦是如此。 分類目前對於教育公平的闡釋,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把教育公平分為水平公平、垂直公平、代際公平三種。水平公平指對於相同的人給予相同的對待;垂直公平指對於不同的人給予不同的對待;代際公平是指確保上一代的不公平待遇不會延續到下一代。第二種是把教育公平分為起點的公平、過程的公平,以及結果的公平。起點的公平就是每一人都有相同的入學機會;過程的公平是指入學之後受到相同的教育對待;結果的公平是指...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