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9.89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搬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搬家、遷移居所。如:「這戶人家正準備搬遷到別的地方去。」《廿載繁華夢》第一八回:「我自從過新年後,沒一天是安寧的。目下就要搬遷,但望到港時住了,得個平安就罷了。」
羅馬和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紀起,來自東方的日耳曼人(包括歌德仁、汪達爾人與勃良第人),為了躲避中亞的匈奴人的征伐,不斷地往西方遷移,並且建立他們的新國土。羅馬帝國的軍隊和邊防長城,都無法抵禦他們的攻勢。地國內所有的城市為了自保,各自築起了圍牆。西元275年,奧理安大帝在羅馬建立一道城牆,這就是奧理安城牆。西元406年,蠻族大舉入侵萊茵河地區,羅馬和各型者間的商業往來因此而癱瘓。西元1世紀,一個新的宗教─基督教,開始改變羅馬人民的信仰。起源自羅馬行者巴勒斯坦的基督教,當時已傳遍全帝國,但由於基督教的教義是拒絕參加禮拜皇帝的活動,所以基督徒不斷地受到...
心驚膽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何生得記,過去未來現在?若言過去,過去已滅;若言未來,未來未至;若言現在,現在不住。況生住異滅,念念遷移,云何彌勒得授記乎?又莫是无生得受記也?若是無生得受記者,如無有生;若以如滅得受記者,如無有滅。真如不屬生滅,无去无來。又一切眾生,皆有真如。若彌勒得授記者,一切眾生,亦合得記。若過去得菩提,即是菩提无住相。若未來得菩提,未來之事有何憑,現在推窮又是無。」……彌勒告世尊:「世尊,維摩居士說爾許多來由,我於當日都無1>(祗)對。會中有二百天人,聞居士談揚,盡懷歡喜之心,皆獲无生法忍。唯增慚2>(赧),尚自憂惶,聞說便瞻(膽)戰心驚,豈得交吾曹為使,伏乞世尊,特開惠鏡,朗鑒3>卑情,會中菩薩極多...
文修武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 (3) 商:朝代名。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經多次遷移,最後盤庚遷都於殷。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 (4) 豐:即酆城,周文王都城。 (5) 偃武:偃息武備。 (6) 華山之陽:即華山之南。陽,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7) 桃林之野:華山東郊。桃林,華山之東,位於華陰縣潼關。
修文偃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 (3) 商:朝代名。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經多次遷移,最後盤庚遷都於殷。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 (4) 豐:即酆城,周文王都城。 (5) 偃武:偃息武備。 (6) 華山之陽:即華山之南。陽,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7) 桃林之野:華山東郊。桃林,華山之東,位於華陰縣潼關。
搬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遷移居所。《儒林外史》第一回:「前月初十搬家,太尊、縣父母都親自到門來賀。」也作「搬場」。
鳥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鳥類也因為飛行的需要,骨骼演化成很輕並且是中空的,否則牠們將會因為太重而無法起飛。許多鳥都有四處遷移的習性,遷移對鳥兒有很多好處,能使鳥類始終生活在最舒適的氣候裡,終年都擁有最豐富的食物,且還能擴大鳥類的生存空間減少占區競爭。鳥類還有一項特色就是,鳥類的消化能力很強,伯勞鳥能在3小時內消化掉一隻老鼠;烏鴉消化水果只需要三十分鐘。(註2)2. 鳥類不但視力良好,且還會分辨顏色。在樹林裡,如果穿著與周圍完全不同的顏色,就算距離鳥兒很遠,也會讓牠們感...
五十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五十步笑百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代,各國時常互相攻伐,為了遏止戰禍的蔓延,讓百姓過安定的生活,孟子便周遊列國,勸導國君實行王道,重視仁義,以改變這種好戰的風氣。有一次孟子去見梁惠王,梁惠王說:「我治理國事,真是盡心盡力了!河內遇到饑荒,就把河內的災民遷移到河東,又將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來賑濟。當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處理。看看鄰國,沒有一個國君像我這樣用心的,但是鄰國的百姓沒有減少,而我國的百姓也沒有增多,這是什麼緣故呢?」孟子回答說:「您向來喜歡打仗,我就用戰爭來做個比喻。戰鼓咚咚的敲著,兩軍的刀劍已經交鋒。那戰敗的士兵,就丟盔棄甲,拖著兵器逃走,有的逃了一百步才停下來,...
暴天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商朝。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建都亳(今河南省商丘縣),經多次遷移,盤庚時都於殷(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故又稱為殷,或殷商。傳至紂,被周武王所滅。商朝的農業、手工業、文字都相當發達。青銅器和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4) 受:即商王「紂」。商紂,商朝最後一任君王。名辛,為帝乙的兒子,史稱為「紂王」。曾平定東夷,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淮河流域,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雖材力過人,然拒諫飾非、耽於酒色、暴斂重刑,遂導致民怨四起。周武王東伐至盟津,諸侯叛商者八百;戰於牧野,紂軍敗,自焚於鹿臺。 (5) 暴殄天物:暴殄,不愛惜、任意糟蹋。天...
五十笑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五十步笑百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代,各國時常互相攻伐,為了遏止戰禍的蔓延,讓百姓過安定的生活,孟子便周遊列國,勸導國君實行王道,重視仁義,以改變這種好戰的風氣。有一次孟子去見梁惠王,梁惠王說:「我治理國事,真是盡心盡力了!河內遇到饑荒,就把河內的災民遷移到河東,又將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來賑濟。當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處理。看看鄰國,沒有一個國君像我這樣用心的,但是鄰國的百姓沒有減少,而我國的百姓也沒有增多,這是什麼緣故呢?」孟子回答說:「您向來喜歡打仗,我就用戰爭來做個比喻。戰鼓咚咚的敲著,兩軍的刀劍已經交鋒。那戰敗的士兵,就丟盔棄甲,拖著兵器逃走,有的逃了一百步才停下來,...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