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煙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邊疆寇警。南朝梁.蕭統〈七契〉:「當朝有仁義之睦,邊境無煙塵之警。」《宋史.卷二九一.吳育傳》:「臣恐契丹窺兵趙、魏,朝廷不得元昊毫髮之助,而太行東西,且有煙塵之警矣。」
棄本逐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捨本逐末」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1>三曰:古先聖王之所以導其民者,先務於農民。農非徒為地利也,貴其志也。民農則樸,樸則易用,易用則邊境安,主位尊。民農則重,重則少私義,少私義則公法立,力專一。民農則其產復,其產復則重徙,重徙則死其處而無二慮。民舍2>本而事3>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民舍本而事末,則其產約4>;其產約而輕遷徙,輕遷徙,則國家有患,皆有遠志,無有居心5>。民舍本而事末,則好智6>;好智則多詐,多詐則巧法令7>,以是為非,以非為是。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戰國策.齊策四》。 (2) 舍:通「捨」,音ㄕㄜˇ,捨棄。 (...
軍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裝部隊。[例]邊防司令官率領強大的軍隊駐守邊境,以抵禦外敵的入侵。
進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前逼近、逼迫。[例]匈奴大軍進逼羅馬帝國的邊境,引起歐洲國家的恐慌。
換日偷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陵君設法要去解救趙國被秦圍攻的危難。本來魏王已經派出一支軍隊,但因為害怕秦國的報復,所以把軍隊停留在邊境上,不進也不退。信陵君有一位門下食客叫侯嬴,獻了一計,建議信陵君偷盜魏王兵符,率領邊境上這支部隊前去救趙。於是信陵君就去拜託魏王愛妾如姬幫忙,公子對如姬曾經有報父仇之恩。於是就有「如姬竊符」的情節。因此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為了報答信陵公子大恩,我來魏王寢宮盜符,用偷天換日的手段,要勝過用博取魏王的恩愛來取得。「偷天換日」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比喻騙局之大與技巧之妙。
義無返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盡人臣之道也。 〔注解〕 (1) 檄:古代用於徵召、聲討等的官文書。音ㄒ|ˊ。 (2) 邊郡:邊境附近的郡邑。 (3) 烽舉燧燔:烽火高舉、燧煙點燃,即戰爭。烽,古代邊防警報、求援用的煙火信號。燧,音ㄙㄨㄟˋ,古代邊防夜間報警的火炬。燔,音ㄈㄢˊ,炙烤、焚燒。 (4) 攝弓:張弓搭矢作射擊準備。 (5) 相屬:連續不斷。 (6) 流矢:飛箭。 (7) 計不旋踵:打定主意勇往直前,絕不回轉。 (8) 私讎:一己的私仇。讎,音ㄔㄡˊ,仇怨。通「仇」。
歌頌功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號周。武王時,追尊為太王。 (2) 貶:減少、減損。此處有變革之意。 (3) 戎狄:指居於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 (4) 邑別居之:設邑落分別居住。 (5) 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別為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
門戶大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門戶完全打開。比喻毫無防備、阻攔。如:「機場是進出國家的大門,如果境管出現死角,導致門戶大開,後果將不堪設想。」
相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與敵人勾結。《三國演義》第一二○回:「朕聞抗在邊境與敵人相通,今果然矣!」
密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近、靠近。《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魯肅》:「邊境密邇,百姓未附。」《宋書.卷五七.列傳.蔡廓》:「況安都外據強地,密邇邊關,考之國計,尤宜馴養。」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