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61.81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夔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含一種抑郁不安,至第四首詩人便揭示出箇人原因:長安的情況像「奕棋」一樣,反復不定。想到朝局的變遷、邊境的紛繁,往日長安的繁華景象,不禁湧現於詩人眼前。第四首的「故國平居有所思」,下開以下五首。第五首寫昔日長安宮殿的壯麗,以及自己能「識聖顏」的美好回憶;第六首寫帝王因游宴而引起無窮「邊愁」,因而斷送「千古帝王州」;第七首寫出昔日國力強盛、物產富饒的景象;第八首則記遊長安勝地的豪情。八首詩前呼後應,章法慎密。而且前四首寫夔州,仍涉長安;後四首寫長安,但不離夔府。如此組織,正顯出詩人心中悲傷的主因:身在夔府,心在京華,但卻因...
安史之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源由2 經歷3 關鍵字4 出處 源由唐玄宗(註1.)天寶年間,因寵愛楊貴妃(註2.),沉迷遊樂,遂漸不理政務,大權為李林甫(註3.)掌握,李林甫為了防止漢人官僚由日趨重要的邊境節度使入都為相,跟他競爭,開始引用異族出身的人擔任節度使。伊朗系孛庫特人安祿山(註4.)便因此與李林甫結合,出任節度使。李林甫死後,外戚楊國忠為相。安祿山與楊國忠爭寵,因懼身在邊疆,有朝一日會被楊國忠(註5.)罷黜,乃於天寶十四年(西元755)兵叛幽州,佔領洛陽,造成為時九年的安史之亂。 經歷安史之亂時,原先的律令機構無法應付亂事,唐室乃將...
罷於奔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給子反、子重的信裡,用「罷於奔命」表示要讓二人不斷接到命令奔走,使他們精疲力盡,所以教唆吳國騷擾楚國邊境。典源又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內容亦是表述巫臣和子反因搶夏姬而反目成仇,巫臣投奔晉國後,出使吳國教唆他們背叛楚國,不斷地攻打楚國的屬地,讓楚國為救援而疲於奔命。後來「疲於奔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事情繁多,奔波勞累。
義不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盡人臣之道也。 〔注解〕 (1) 檄:古代用於徵召、聲討等的官文書。音ㄒ|ˊ。 (2) 邊郡:邊境附近的郡邑。 (3) 烽舉燧燔:烽火高舉、燧煙點燃,即戰爭。烽,古代邊防警報、求援用的煙火信號。燧,音ㄙㄨㄟˋ,古代邊防夜間報警的火炬。燔,音ㄈㄢˊ,炙烤、焚燒。 (4) 攝弓:張弓搭矢作射擊準備。 (5) 相屬:連續不斷。 (6) 流矢:飛箭。 (7) 計不旋踵:打定主意勇往直前,絕不回轉。 (8) 私讎:一己的私仇。讎,音ㄔㄡˊ,仇怨。通「仇」。
邊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家領土的疆界,國與國間相鄰區別的界線。《晉書.卷八四.殷仲堪傳》:「必使邊界無貪小利,強弱不得相陵。」《西遊記》第一三回:「卻又驚動寺僧,整治茶湯齋供。齋罷,出離邊界。」也作「邊屆」。
2.球賽範圍的邊線界限。如:「球被打出邊界,是個界外球!」
侵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進犯。[例]敵軍隨時都可能侵入邊境,我們必須全力戒備。
戎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指居於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左傳.閔公元年》:「戎狄豺狼,不可厭也。」《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遂定邊城,撫和戎狄,此又君之功也。」
墨守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所以《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兩人的傳記之後說他們兩人一個穩重有威,一個寬容博愛,「承諸葛之成規」,所以邊境和平,社會安樂。後來分取這兩個典源合用成「墨守成規」,用來指固守舊規不肯改變,形容行事保守。
憊於奔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給子反、子重的信裡,用「罷於奔命」表示要讓二人不斷接到命令奔走,使他們精疲力盡,所以教唆吳國騷擾楚國邊境。典源又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內容亦是表述巫臣和子反因搶夏姬而反目成仇,巫臣投奔晉國後,出使吳國教唆他們背叛楚國,不斷地攻打楚國的屬地,讓楚國為救援而疲於奔命。後來「疲於奔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事情繁多,奔波勞累。
尼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