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侵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入侵別國的領土。《文選.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蠻夷自擅,不討之日久矣!時侵犯邊境,勞士大夫。」《薛仁貴征遼事略》:「朕驅兵五十餘萬,非貪疆好土,侵犯外國,因汝興師,令軍民勞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邊境。如:「邊埸」。《左傳.成公十三年》:「鄭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帥諸侯及秦圍鄭。」
彊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強弩之末」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載:在中國漢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時時侵擾邊境,一直是朝廷最為擔憂的強大外患。西漢武帝時,匈奴派人到漢朝來議和,朝中大臣王恢因為曾多次在邊境為官,深知匈奴的反覆無常,所以反對議和。主張用兵。而當時朝中另一大臣韓安國卻贊成議和,他認為漢朝軍隊若要討伐匈奴,必須長途跋涉,一旦經過長距離的遠征,無論是多麼威武勇猛的軍隊,必定已是人困馬乏。就像是從強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盡頭就毫無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絹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
邊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離國家中心區域的邊境,與內地對稱。在中國大陸,邊疆範圍,一般分為地理邊疆(即國防邊疆)、人文邊疆(又分民族、文化、政治邊疆)、歷史邊疆三種。《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何物強藩,誘致鄰寇,蕩搖我邊疆,俘殺我人民!」《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朕在位三十五年,幸託天地祖宗,海宇昇平,邊疆無事。」
騷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擾亂使人不安。《文選.曹植.王仲宣誄》:「騷擾邊境,勞我師徒。」《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那些兵丁果然聽了兵官的話,也不出來騷擾了。」
王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甚至將匈奴單-{於}-改為降奴服-{於}-,高句麗改名下句麗侯|下句麗;各國因此拒絕臣服新朝,造成邊境戰亂不絕。天鳳四年(17年)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及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地皇四年(23年)王莽在南郊舉行哭天大典。同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校尉公賓斬其首,懸於宛市之中。新朝滅亡。頭顱後來被各代收藏,直到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大火,資治通鑑:s:資治通鑑/卷082|卷82。王莽之頭焚毀。晉書:s:晉書/卷036|卷36 (張華傳)。 評價在中國歷史上,王莽的評價普遍不高,一般都認為他只是一位「...
構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建造修築。[例]軍方在邊境構築了許多防禦堡壘,以確保國家的安全。
士大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軍中的將士。舊時軍職中有大夫、士,故以士大夫泛指將士。《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列傳》:「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蠻夷自擅,不討之日久矣,時侵犯邊境,勞士大夫。」
端午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時屈原極力的反對,但是楚王並沒有聽信屈原的諫言,反而造成一些大臣對楚王的進言,於是楚王便將屈原流放到邊境,後來楚王果真被秦王在秦國殺掉了,屈原一聽到了這個消息十分難過,便抱著石頭跳入汨羅江自殺了,當地的百姓被屈原的愛國情操所感動,於是就用竹葉包著糯米的飯糰投進江中給魚吃,希望魚不要吃屈原的屍體,後來世人便在每年的五月五日,也就是屈原自殺的這一天,有了包粽子的習俗,也將這天稱為端午節,因為屈原是一個愛國詩人,所以這一天也叫做詩人節,相傳當時有人想要找尋屈原的屍體,所以就划著船在汨羅江上找,就演變成划龍船的習俗了。另外一種說...
排難解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戰國策.趙策三》載,有一次秦國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援,魏王雖然派出將軍晉鄙帶兵前往救援,但是終究害怕秦國的勢力,不敢正面交戰,所以就把軍隊駐紮在邊境上,按兵不動。另一方面,魏王又派了將軍辛垣衍為使臣,前去邯鄲勸說趙王擁戴秦王為皇帝,這樣秦王就會退兵。當時齊國的高士魯仲連正好在趙國遊歷,聽說了這件事,於是請求平原君為他引見辛垣衍。魯仲連見了辛垣衍,向他解說當時的局勢以及秦國的計謀,曉以大義。辛垣衍聽了之後如夢初醒,除感佩魯仲連的高見之外,並打消了勸說趙國的念頭,而返回魏國。不久,魏國的公子無忌(信陵君)以計奪取晉鄙軍隊前來救趙,擊退秦軍,解除了趙國的危機。平原君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