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喋喋不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喋喋不休」之典源,提供參考。 ◎1《史記.卷一○二.張釋之馮唐列傳.張釋之》釋之從行,登虎圈。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十餘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文帝曰:「吏不當若是邪?尉無賴!」乃詔釋之,拜嗇夫為上林令。釋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絳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長者也。」又復問:「東陽侯張相如何如人也?」上復曰:「長者。」釋之曰:「夫絳侯1>、東陽侯2>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斅3>此嗇夫4>諜諜5>利口捷給6>哉!且秦以任刀筆之吏7>,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8>耳,無惻隱之實。以故不聞其過,陵遲而至於...
配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配的數量。[例]公司對各單位使用的紙張採取一定的配額,以響應環保。
娘子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唐代平陽公主所組織的軍隊。平陽公主是高祖第三女、柴紹之妻。高祖將起義兵,公主於鄠縣莊所,散發家財,招募山中亡命之人,起兵響應高祖。前後共領軍七萬,威震關中,當時號稱為「娘子軍」。見《舊唐書.卷五八.列傳.柴紹》。後泛稱由女子所組成的隊伍。如:「金門女兵是由一批訓練有素的娘子軍所組成,有現代花木蘭的美譽。」
壹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敗塗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八.高祖本紀》載,劉邦為沛縣豐邑人,秦末,離開家鄉,流亡在外。後因沛縣縣令的號召,帶著上百名徒眾,準備回鄉響應陳涉的起義。但當大批人馬抵達時,縣令唯恐有變,又反悔了,令人將城門關閉,不讓他們進來。劉邦於是寫了一封給城中父老的信,綁在箭上,射入城裡,信中說:「大家苦於秦朝的暴政已經很久了,你們如今雖然奉命替縣令守城,但現在各地諸侯都起義了,馬上會來屠城。此時大家只有合力把縣令殺掉,選擇可擔當重任的家鄉子弟取而代之,響應起義的諸侯,才能保全家室。否則就只有接受全家被屠殺的命運了。」於是沛縣百姓殺了縣令,大開城門,迎接劉邦,想推舉他為縣令,但劉...
奉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常山王:張耳(?∼西元前202),戰國末大梁人,與陳餘為至交好友。秦末,陳涉率兵起義,張耳、陳餘響應。從項羽入關,封張耳為常山王。後張耳、陳餘有隙,餘率兵襲耳,張耳敗走,歸劉邦,隨韓信破趙,後被立為趙王,卒謚景。 (3) 成安君:陳餘(?∼西元前204),戰國末大梁人。與張耳同為魏之名士,與張耳為至交好友。秦末,陳涉率兵起義,張耳、陳餘響應。後與張耳絕交,且率兵襲耳,自立為代王,後為韓信所殺。 (4) 刎頸之交: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見「刎頸之交」。 (5) 張黶、陳釋之事:指張耳被圍於鉅鹿之際,派張黶、陳釋二人前往陳餘處求救不得的事情。事見《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 (...
六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史稱品格、學識極為傑出的六位人物為「六君子」:(1)指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禮記.禮運》:「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2)宋代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陳師道、李薦,稱為「蘇門六君子」。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下.談藝.姑溪集》:「端叔在蘇門,名次六君子,……觀全集殊下秦、晁、張、陳遠甚,然其題跋自是勝場。」(3)宋寧宗時,右丞相趙汝愚被韓侂冑誣陷,太學生周端朝、張衜、徐範、蔣傳、林仲麟、楊宏中六人上書營救,遭摒斥,史稱「六君子」。見《宋史.卷四五五.忠義傳十.楊宏中傳》。(4)宋理宗時,殿中侍御史丁大全專權,蠻橫無理,太學生陳宜中、劉黻、黃鏞、林測祖、曾唯、陳宗六人上書批評,輿論界同聲響應,稱為「六君子」。見《宋史.卷四一八.陳宜中傳》。(5)明熹宗時,魏忠賢掌權,其人奸詐殘暴,御史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被陷害死於獄中,時人稱為「六君子」。後魏忠賢又逮捕周起元、繆昌期、周順昌、周宗建、黃尊素、李應昇六人,害死獄中,世人也稱為「六君子」。見《明史.卷三○五.宦官傳二.魏忠賢傳》。(6)清光緒時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因變法被殺,時人稱為「戊戌六君子」。見《清史稿.卷四六四.李端棻等傳.論曰》。(7)民初,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等組籌安會,擁護袁世凱稱帝,稱為「籌安六君子」。
斬木為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斬削樹木作為兵器。比喻武裝起義。《文選.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而響應。」
其應若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反應靈敏迅速,如回聲之立即響應。《莊子.天子》:「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
群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蜂起,一致起來。如:「王莽施政無當,劉秀等人舉兵起義,有志之士群起響應。」
智勇兼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智慧與勇氣兩者兼備。明.張鳳翼《紅拂記》第二三齣:「我一向頗有窺西京之意,叵耐楊素那老兒威名甚重,智勇兼全,故此掩甲休兵,未遂所願。」《隋唐演義》第三七回:「若得似二位兄長這樣智勇兼全的出來,倡義領眾,四方之人,自然聞風響應。」也作「智勇雙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