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5.001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號召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號召群眾的能力。如:「里長很具號召力,每次總能邀到不少里民一同到慈善機構當義工。」
逆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違背常理。漢.賈誼〈過秦論〉:「天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矣。」
喋喋不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喋喋不休」之典源,提供參考。 ◎1《史記.卷一○二.張釋之馮唐列傳.張釋之》釋之從行,登虎圈。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十餘問,尉左右視,盡不能對。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響應,無窮者。文帝曰:「吏不當若是邪?尉無賴!」乃詔釋之,拜嗇夫為上林令。釋之久之前曰:「陛下以絳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長者也。」又復問:「東陽侯張相如何如人也?」上復曰:「長者。」釋之曰:「夫絳侯1>、東陽侯2>稱為長者,此兩人言事,曾不能出口,豈斅3>此嗇夫4>諜諜5>利口捷給6>哉!且秦以任刀筆之吏7>,吏爭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8>耳,無惻隱之實。以故不聞其過,陵遲而至於...
心腹相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足下之賢聖,有甲兵之眾,據彊齊,從燕、趙,出空虛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鄉為百姓請命,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孰敢不聽!」 〔注解〕 (1) 縣於足下:指天下大勢由韓信決定。縣,音ㄒㄩㄢˊ,通「懸」。 (1) 為漢:幫助投效劉邦。 (1) 與楚:效忠協助項羽。 (1) 鼎足:鼎有三足,故云三分天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
無立錐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立錐子的地方都沒有。形容極度的貧困。《史記.卷一一八.淮南王傳》:「陳勝、吳廣無立錐之地,千人之聚,起於大澤,奮臂大呼而天下響應。」《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世間聽不得的是媒人的口,他要說了窮,石崇也無立錐之地;他要說了富,范丹也有萬頃之財。」也作「無立足之地」。
五卅慘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十四年五月三十日,上海公共租界由於紗廠工人不滿廠方長期壓榨虐待,發動罷工抗議,引起租界業主射殺支援罷工的學生、群眾,導致上海全埠罷工、罷市、罷課,全國各地亦響應,成為五四運動以後最有聲勢的運動。
捐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捐出血液給需要的人。[例]捐血一袋,救人一命,請大家踴躍響應
配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分配的數量。[例]公司對各單位使用的紙張採取一定的配額,以響應環保。
奉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常山王:張耳(?∼西元前202),戰國末大梁人,與陳餘為至交好友。秦末,陳涉率兵起義,張耳、陳餘響應。從項羽入關,封張耳為常山王。後張耳、陳餘有隙,餘率兵襲耳,張耳敗走,歸劉邦,隨韓信破趙,後被立為趙王,卒謚景。 (3) 成安君:陳餘(?∼西元前204),戰國末大梁人。與張耳同為魏之名士,與張耳為至交好友。秦末,陳涉率兵起義,張耳、陳餘響應。後與張耳絕交,且率兵襲耳,自立為代王,後為韓信所殺。 (4) 刎頸之交: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見「刎頸之交」。 (5) 張黶、陳釋之事:指張耳被圍於鉅鹿之際,派張黶、陳釋二人前往陳餘處求救不得的事情。事見《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 (...
蔡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陽人。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騎兵科畢業。辛亥革命時為雲南都督,後解兵權,居住京師,袁世凱稱帝時,潛赴雲南,首先起兵宣布獨立,稱護國軍,各省響應,袁氏之謀遂敗。黎元洪繼任總統,任蔡鍔為四川省督軍,兼民政長,後因病歿於日本東京。編有《曾胡治兵語錄》。後人輯其作為《蔡松坡先生遺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