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8.43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定勝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如天下何?人各修其學而尊其名,聖人制之,故諸橫生盡以養從(生),從生盡以養一丈夫。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者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有五年之積者霸,無一年之積者亡。生十殺一者,物十重;生一殺十者,物頓空。十重者王,頓空者亡。兵強勝人,人強勝天,能制其有者,則能制人之有;不能制其有者,則人制之。令行禁止,王始也。出一曰「神明」,出二曰「分光」,出三曰「無適異」,出四曰「無適與」,「無適與」者亡。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劉過〈襄陽歌〉。〔參考資料〕 宋.劉過〈襄陽歌〉(據《龍洲集.卷一》引)十年著腳走四方,胡不歸來兮襄陽。襄陽真是用武國,上下吳蜀天中央。銅鞮坊裡弓作市,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技藝。如:「武術」、「美術」、「技術」。晉.陶淵明〈詠荊軻〉詩:「惜哉劍術疏,奇功遂不成。」
馬耳東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據《全唐詩.卷一七八.李白》引)人生飄忽百年內,且須酣暢萬古情。君不能狸膏金距學鬥雞,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學哥舒橫行青海夜帶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詩作賦北窗裡,萬言不直1>一杯水。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2>射3>馬耳。魚目亦笑我,請與明月同。驊騮拳跼不能食,蹇驢得志鳴春風。折楊皇華合流俗,晉君聽琴枉清角。巴人誰肯和陽春,楚地由來賤奇璞。黃金散盡交不成,白首為儒身被輕。一談一笑失顏色,蒼蠅貝錦喧謗聲。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注解〕 (1) 不直:沒什麼價值。直,通「值」,抵得上。 (2) 東風:春風。 (3) 射:吹掠。
捷足先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去了政權,各路豪傑群起而爭之,才能高、動作快的自然就能爭得天下。現在精銳盡出,每個人都想要稱王,難不成您要把這些人全都殺了?況且當時韓信是我的主人,盡忠於主,本理所當然,我又有什麼錯呢?」劉邦聽了這番話,想想也不無道理,於是便放了他。蒯通對劉邦所說:「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捷足先登」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行動最快者先達到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成整數、餘數。如:「零頭」、「零存整付」。
降下、落下。如:「凋零」、「飄零」、「感激涕零」。《文選.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兼之蒲柳之姿,望秋先零。」
德行倫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亞里斯多德卻把中庸當作德行的一種主要性質或特徵,即任何道德的德行都必定展現出不偏不倚的中道,否則不成其為德行。對於亞里斯多德來說,行為或情緒表現的中庸是相對由個人來取決的,可是這並不是任意的取決,而是根據所有人共通的理性,而具體可以作為請教的對象,則是具有實踐智慧的有德者。這也意味著道德有其客觀的標準,而此一標準取決於有德行者的理智判斷。亞里斯多德德行論倫理學最大的優點就是它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連的關係。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德行倫理學英文關鍵字:virtue ethics 參考資料歐陽教著。教育哲學,1999年初版,頁1...
瞻前顧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做事猶豫不決,顧慮太多。《朱子語類.卷八.總論.為學之方》:「且如項羽救趙,既渡,沉船破釜,持三日糧,示士必死,無還心,故能破秦。若瞻前顧後,便做不成。」
無可奈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割喉嚨結束自己的生命。 (6) 太子:戰國時燕王喜的太子,名丹。丹患秦之強大,使荊軻入秦刺始皇,事不成,秦急攻燕,喜斬丹欲獻秦,秦復進兵,卒滅燕。亦稱為「燕太子丹」。〔參考資料〕 ■《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列傳.屈原》屈平既嫉之,雖放流,睠顧楚國,繫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終無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見懷王之終不悟也。■《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列傳.溫舒》自溫舒等以惡為治,而郡守、都尉、諸侯二千石欲為治者,其治大抵盡放溫舒,而吏民益輕犯法,盜賊滋起。……乃使光祿大夫范昆、諸輔都尉及故九卿張德等衣繡衣,持節,虎符發兵以興擊,斬首大部...
青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人幼稚不成熟。如:「經過社會的洗禮,他已走出青澀的歲月。」
投射作用(Projec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定義也稱外射,是自欺性的機轉,屬於「不成熟心理防衛機轉」(Immature Mechanism)。係將一切不愉快之遭遇,諉過於他人或環境,藉以掩飾自己,防衛自己,作為解決挫折衝突及維護自尊之手段。 將己身的不愉快遭遇認為是他人所致,或將自己無法接受的情感、情緒、內心本意等等,投影至他人身上,認為並非自己所想,而是他人緣故才導致,以產生(負面的)行為。總的說來,個體將自己的錯誤、缺點,不被接受的想法、不希望有的特質、不為社會認可的慾望、不良的情感、動機,或可能具危險性的念頭或衝動,通過此一防衛機轉轉移至另外一人身上,歸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