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計較錙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黃門侍郎。齊亡,仕周為御史上士,隋初,太子召為學士。撰有《顏氏家訓》,共二十篇,論立身治家之道,辨正世俗之謬,以訓後人,於世故人情,深明利害。在《顏氏家訓.治家》中,顏之推提到當時民風敗壞,民間嫁娶之時,經常有賣女兒來賺錢的事情發生,雙方非但不以為怪,甚至還討價還價,連一點小錢都要斤斤計較,和一般的買賣無異。這樣的婚姻,由於不注重對方的人品教養,通常都是後患無窮,所以他提醒子孫不可不慎!「銖錙必較」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連很少的錢或很小的事情都非常計較。出現「銖錙必較」的書證如宋.陳文蔚《陳克齋集.卷三.雜著.朱先生敘述》:「先生造理精微,見於處事,權衡輕重,錙銖必較。」
曲學阿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轅固生傳》:「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指歪曲或違背自己的學識以投世俗的喜好。《明史.卷二○六.陸粲傳》:「南京禮部尚書黃綰曲學阿世,虛談眩人。」
免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免除一般世俗的習慣。如:「逢年過節,總是不能免俗的要做些應景菜。」
東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為設宴待客之意,後指請客的主人。參見「東道主」條。《通俗編.交際》:「世俗謂主人曰東家,具觴款客曰作東道。」
俚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世俗、民間。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四.白香山詩》:「此必無之事,特一時俚俗傳聞,易於聳聽。」
瑰意琦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想行為不同凡俗。《文選.宋玉.對楚王問》:「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累牘連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連篇累牘」之典源,提供參考。 #《隋書.卷六六.李諤列傳》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遂復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1>盈箱,唯是風雲之狀。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茲擢士。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於是閭里童昏,貴遊總丱,未窺六甲,先製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心,何嘗入耳。以傲誕為清虛,以緣情為勳績,指儒素為古拙,用詞賦為君子。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聖之軌模,構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 〔注解〕 (1) 積案:堆滿几案。案,長桌。〔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北...
借屍還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俗的傳說及小說中的說法,指人死後靈魂附著於他人屍體而復活。元.岳伯川《鐵拐李》第四折:「您眾人聽著,這的是李屠的屍首,岳壽的魂靈,我著他借屍還魂來。」亦用以比喻已消失或式微的事物,假借別的名義,以新姿態出現。如:「原本已被否決掉的計畫,卻在這次會議中經有心人士的安排借屍還魂了!」
亮節高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成「高風亮節」,用來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氣節堅貞。
有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故意。《史記.卷七四.孟子荀卿傳.太史公曰》:「梁惠王謀欲攻趙,孟軻稱大王去邠。此豈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文明小史》第十四回:「碰著這種倒霉學臺,有意難人,我料想也不會進學的。」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