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風峻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成「高風亮節」,用來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氣節堅貞。
回頭是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頭是岸」,典源或出於《朱子語類.卷五九.孟子.告子上》。有人問朱熹要如何如孟子所說的「求放心」,也就是要如何約束放散之心?朱子引了「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來說明只要決心改正,心就在那裡,不必特別去追求。「回頭是岸」這個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比喻悔過自新或促人向善。如元代無名氏《度柳翠》第一折:「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你死我活。有呵喫些個,有呵穿些個,苦海無邊,回頭是岸。」佛家常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說明生死輪迴雖然是無窮盡的,但只要能看到自我清淨的本性,即可解脫輪迴的痛苦;後來引申來勸人改過自新。
自命清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認為清雅高潔,不屑與世俗同流合汙。如:「他自命清高,總認為別人庸俗,不屑與之交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二回:「他不怪自己貧賤是貪吃懶做弄出來的,還自命清高,反說富貴的是俗人。」
酒色財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嗜酒、好色、貪財、逞氣。此四事最為常人所好,卻最易害人,所以世俗每以此為「人生四戒」。元.史九敬先《莊周夢》第一折:「你愛的是雪月風花,我愛的是惰懶偎慵,四件事無毛大蟲,再休與酒色財氣相逢。」明.賈仲名《昇仙夢》第一折:「先將他點化為人,後指引來入仙隊,斷絕了利鎖名韁,逼綽了酒色財氣。」
卓犖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才華卓越特出,性格豪邁,不拘於世俗禮法。《晉書.卷六七.郗鑒傳》:「少卓犖不羈,有曠世之度。」宋.王安石〈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而自少卓犖不羈,善辨說。」
澹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恬靜而不慕名利。《漢書.卷一○○.敘傳上》:「清虛澹泊,歸之自然,獨師友造化,而不為世俗所役者也。」晉.陶淵明〈閒情賦序〉:「檢逸辭而宗澹泊,始則蕩以思慮,而終歸閒正。」也作「淡泊」。
子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至少在子夏的授業弟子那裏,並沒有看到以吏為師的專橫愚民,而是看到了政治家徵諸耆老的謙遜。所以,雖然世俗割裂儒法,但子夏弟子至少是不謬師旨的。但子夏澤及後人的貢獻,更表現為他遍講經書,為之羽翼。今天存留的《詩序》,大序為子夏作,小序為子夏、毛公合作。一如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子夏曰:「敢問《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矣?」,體現了以哲理、政事解詩的思想。子夏至魏國西河(濟水、黃河間)...
流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世俗的人。《文選.張協.雜詩一○首之五》:「流俗多昏迷,此理誰能察。」
超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超然物外,不為世俗所拘束。宋.劉克莊〈湖南江西道中〉詩一○首之五:「從今詩律應超脫,盡吸瀟湘入肺腸。」
丈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稱謂。古稱祖父。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丈人亦長老之目,今世俗猶呼其祖考為先亡丈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