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世俗     
瀏覽人次:5114 收藏人次:335476
1.社會上流傳的風俗習慣。《史記.卷一一九.循吏列傳.孫叔敖》 :「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姦邪,盜賊不起。」
2.世間,俗世。《墨子.魯問》:「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宋.蘇轍〈黃州快哉亭記〉:「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3.世人,凡人。《莊子.天下》:「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於萬物,不譴是非,與世俗處。」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此二臣豈好為夸主,而耀世俗哉!」
世俗     
瀏覽人次:881 收藏人次:0
  世俗化的涵義可從兩方面來討論:其一,就生活方面來看,十六世紀文藝復興運動的結果,使西方人醒悟到理性的重要性,逐漸對原先的出世、節欲、注重來世準備的生活觀,感到懷疑,轉而講究把握現世,追求個人的快慰,追逐於此生此世的生活價值,因此一種復古的,追逐古代希臘、羅馬人的世俗生活的價值受重視;進而對禁錮在獨斷的宗教信仰,以及由此而表現在哲學、文學、藝術、戲劇、詩歌等方面出世的生活觀,產生了厭倦,現世的生活觀,遂取代了出世的生活觀。其二,就教育方面而言,歷經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及科學發展,影響教育的世俗化。首先人們開始相信科學為人發現了許多自然的定律,以為在政治、經濟、天文、教育等各方面,均應對此等自然...
世俗主義     
瀏覽人次:849 收藏人次:0
  「世俗主義」為英國的霍利約克(George J. Holyoake)在一八四六年所提出的哲學思想,是一種物質的以及理性的運動,不賴天啟、不求來世,只從人類本身的理性及努力著手,謀求在現世安身立命以及文化發展之思想;強調追求的是真實的現世價值,並不一定堅持反宗教或無神論的立場。然而在一般用法中,卻常將之泛稱現代反宗教、無信仰的思潮。
  世俗主義之源起有其政治與哲學發展上的背景:就政治因素而言,英國一八三二年修正通過的〔民權法案〕(The Reform Bill),打碎了一些激進的民權運動者以革命爭取民權的希望,促使其認可和平改革的必要性,並思索如何透過更平和的組織化和教育的方法來...
不流世俗     
瀏覽人次:592 收藏人次:0
1.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不流世俗,不爭埶利。」
2.別出一格,與眾不同。如:「他的穿著打扮總是獨特新穎,不流世俗。」
世俗     
瀏覽人次:390 收藏人次:0
凡人。尋常的人、塵俗的人。
世俗學校(法國)     
瀏覽人次:267 收藏人次:0
  法國鑑於宗教戰爭與大革命發生前,天主教會與貴族壟斷教育之弊端,因此特別以法律保障公立學校不受各種意識形態或宗教之干擾。但學校亦不得教導宗教教義或干涉學生之信仰自由,故亦稱非宗教的學校。由於個人之宗教信仰係個人良知之事,屬個人之自由。因此學校應在尊重「多元主義」與公務中立之立場下,在校內個人行使其良知自由應不受歧視。
  世俗學校於一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年代,政府唯恐「不同」因素會帶來國家統一過程的困擾,舉凡公民身分、國民、民法、軍隊、學校等均採統一原則(unification)。這種統合畫一的作用經由政治力量(pouvoir politique)分派給學校,因此教學須採全國統一的語...
世俗之見     
瀏覽人次:196 收藏人次:170689
社會上一般的看法。如:「由於社會福利制度的健全,很多人已拋棄了養兒防老的世俗之見。」《金史.卷九六.列傳.路伯達》:「婦人秉心之烈、制事之宜,乃能如是,士大夫溺於世俗之見者,寧不愧哉?」
世俗炎涼     
瀏覽人次:194 收藏人次:0
即「世態炎涼」。見「世態炎涼」條。01.宋.陳人傑〈沁園春.春事方濃〉詞:「風標如此清奇,嘆世俗炎涼真可悲。」 
    
瀏覽人次:18109 收藏人次:3278010
2.世間的、世俗的。如:「世局」、「人情世故」。宋.黃機〈木蘭花慢.問功名何處〉詞:「世事翻雲覆雨,滿懷何止離憂。」《聊齋志異.卷八.夏雪》:「世風之變也,下者益諂,上者益驕。」
    
瀏覽人次:8687 收藏人次:1646143
2.塵世、世間。[例]還俗、世俗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