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高風勁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成「高風亮節」,用來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氣節堅貞。
劉禹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最後僅是斗室,他仍然讀書作文並寫下了《陋室銘》請人刻於石頭上,立在門前。《陋室銘》流芳千古,讓人在世俗的喧囂中感受到心靈的那份寧靜: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劉、白劉禹錫和白居易是同年,在貶居的日子裏二人因為機緣而成了好友。後來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白居易為他的長期遭受貶謫抱不平,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其中有...
披星帶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嗔、愛欲和煩惱的智慧,對北宋道教的發展,有其一定的影響。在一首〈七言〉詩中,顯露出他淡泊名利、拋開世俗的人生。他認為命運的造化作為在於本身,相較於那些追求富貴名利的人,自己所選擇的這條路,顯得格外的孤獨。但是儘管路途遙遠而孤單,也只有默默地繼續走下去,不辭勞苦地成就自己的人生。這首詩中有「披星帶月」一語,後來「披星戴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早出晚歸或連夜趕路而備極勞累;亦比喻辛勤勞頓。
浮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隨波逐流。比喻追隨世俗。《史記.卷一二四.游俠傳.序》:「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金.元好問〈石州幔.擊筑行歌〉詞:「從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間兒女。」
流水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蝴蝶的緣故,莊子頓時醒悟,從此看開世間人事的興衰、窮通,像飄動的浮雲,流動的水一樣無足輕重,不再被世俗牽累。後來「行雲流水」被用來比喻平淡自然的事物。
恬淡寡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境安然淡泊,沒有世俗的欲望。三國魏.曹丕〈與吳質書〉:「而偉長獨懷文抱質,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謂彬彬君子者矣。」也作「恬淡無欲」。
連篇累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連篇累牘」之典源,提供參考。 #《隋書.卷六六.李諤列傳》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遂復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1>盈箱,唯是風雲之狀。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茲擢士。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於是閭里童昏,貴遊總丱,未窺六甲,先製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心,何嘗入耳。以傲誕為清虛,以緣情為勳績,指儒素為古拙,用詞賦為君子。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聖之軌模,構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 〔注解〕 (1) 積案:堆滿几案。案,長桌。〔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北...
與世偃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著世俗而浮沉。隨波逐流,沒有主見。《荀子.非相》:「與時遷徙,與世偃仰。」也作「與世俯仰」。
戴月披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貪嗔、愛欲和煩惱的智慧,對北宋道教的發展,有其一定的影響。在一首〈七言〉詩中,顯露出他淡泊名利、拋開世俗的人生。他認為命運的造化作為在於本身,相較於那些追求富貴名利的人,自己所選擇的這條路,顯得格外的孤獨。但是儘管路途遙遠而孤單,也只有默默地繼續走下去,不辭勞苦地成就自己的人生。這首詩中有「披星帶月」一語,後來「披星戴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早出晚歸或連夜趕路而備極勞累;亦比喻辛勤勞頓。
曲學阿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史記.卷一二一.儒林傳.轅固生傳》:「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指歪曲或違背自己的學識以投世俗的喜好。《明史.卷二○六.陸粲傳》:「南京禮部尚書黃綰曲學阿世,虛談眩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