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世俗。如:「塵俗」、「滾滾紅塵」。
自以為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盡心下》1>萬子曰:「一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賊,何哉?」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2>,合乎汙世3>,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絜,眾皆悅4>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荀子.榮辱》。 (2) 同乎流俗:志同於世俗的人。 (3) 汙世:汙亂的人世。 (4) 悅:喜愛。〔參考資料〕 《荀子.榮辱》凡鬥者,必自以為是而以人為非也。己誠是也,人誠非也,則是己君子而人小人也。以君子與小人相賊害也。憂以忘其身,內以忘其親,上以忘其君,豈不過甚矣哉!是人也,所謂「以狐父之戈钃牛矢」也。
別開生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紅樓夢》第七八回:「如今若學世俗之奠禮,斷然不可;竟也還別開生面,另立排場,風流奇異,於世無涉,方不負我二人之為人。」
當機立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巴人蚩鄙益著,載懽載笑,欲罷不能。謹韞櫝玩耽,以為吟頌。琳死罪死罪。 〔注解〕 (1) 高世:超越世俗。 (2) 青蓱:即青萍,三國以前傳說的名劍。蓱,音ㄆ|ㄥˊ,同「萍」。 (3) 干將:春秋吳國人,生卒年不詳,相傳善鑄劍。後多借指利劍。 (4) 拂鐘無聲:掠過銅鐘,削切如泥,所以無聲。 (5) 鑽仰:深入探求其理而信仰之。 (6) 庶幾:相近、差不多。
心悅誠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文明小史》第二三回:「學生是仰慕大帥的賢聲,如同泰斗,出於心悅誠服的,不同世俗一般。」
同流合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俗浮沉。語本《孟子.盡心下》。後多指跟壞人一起做壞事。 △「自以為是」、「隨波逐流」
鄭衛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因儒家認為其音淫靡,不同於雅樂,故斥之為淫聲。《禮記.樂記》:「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漢書.卷二二.禮樂志》:「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鄭衛之音興。」也作「鄭衛之曲」、「鄭衛之聲」。
豐衣足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豐衣足食,是生活富裕,不虞匱乏的意思。一般人在生活上,莫不以豐衣足食為生活目標,但齊己是一位出家的和尚,所以對生活上的要求,自然是清心寡欲而與世俗之人不同。齊己在〈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聖〉詩中,即期許小師父在參禪禮佛的過程中,主要是開啟潛藏於內心的佛性,以體悟人生。為了求並體現這種體悟,齊己提示小師父應放棄外在豐衣足食的追求,方能有所成就。後來「豐衣足食」就一直沿用下來,用以形容生活富裕。
連篇累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隋書.卷六六.李諤列傳》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遂復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1>盈箱,唯是風雲之狀。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茲擢士。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於是閭里童昏,貴遊總丱,未窺六甲,先製五言。至如羲皇、舜、禹之典,伊、傅、周、孔之說,不復關心,何嘗入耳。以傲誕為清虛,以緣情為勳績,指儒素為古拙,用詞賦為君子。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聖之軌模,構無用以為用也。損本逐末,流遍華壤,遞相師祖,久而愈扇。 〔注解〕 (1) 積案:堆滿几案。案,長桌。〔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北史.卷七七.李諤列傳》
想入非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想入非非」為佛經「非想非非想處」的省略,指佛教禪修者修習到「非想非非想處」的境界。《大佛頂首楞嚴經》中,佛祖說明了禪修的幾個境界。在這個「非想非非想處」的境界中,修禪者已能拋棄了原有的思想,感覺世俗的一切及自己的身心俱已消失,是禪修的至高境界,當是指思考能力已達超玄脫俗的意思。但後世使用此成語者,因不明「非非」的真義,整個成語轉變為形容脫離現實的想像或念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