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1.88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九龍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位在北平。一在故宮內廷東六宮內,一在北海天王殿西。北海九龍壁建於清乾隆年間,底座為青白玉石臺基,上有綠琉璃須彌座,座上的壁面,前後各有九條形態殊異、體態矯健、奔騰在雲濤中的蛟龍浮雕。為清代琉璃結構建築中的傑作。
五妃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臺南市中區五妃街一號的古蹟。明永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鄭成功手下主將劉國軒在澎湖為清兵所敗,棄守降清。消息傳來,明寧靖王朱術桂決定殉國,以保全志節,妻妾袁氏、王氏、鄭秀姑、張梅姐、洪荷姐自縊而死,寧靖王將其親葬於魁斗山(桂子山)後,次日亦自縊,與妻妾合葬一起。清乾隆十一年(西元一七四六年)臺灣海防同知方邦基在他們墓前建廟,就稱為「五妃廟」,借以供奉寧靖王與五妃的神位。廟後有塚,附近有一座公園,朱牆綠蔭,古意盎然。現屬一級古蹟。
太平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流行於清乾隆年間的曲調。唱詞多疊句,每疊為三、三、七、七、七字,凡二十七字。一、二、四句平聲,押韻,第三句仄聲,不押韻。
灘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江、浙一帶的一種說唱藝術。其中以蘇州灘黃歷史較久,約形成於清乾隆年間,其他各地灘黃則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相繼產生。起初多以當地曲調演唱民間故事。辛亥革命前後,不少地區的灘黃則相繼發展為戲曲形式。如蘇州灘黃改稱「蘇劇」,上海灘黃改稱「滬劇」,杭州灘黃改稱「杭劇」,寧波灘黃改稱為「甬劇」等。也作「灘簧」、「攤簧」。
鳳山縣舊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雄市古蹟,位於左營區。創建於清康熙六十一年(西元1722)。原為土城,共有四門,乾隆二十五年(西元1760)曾在城上安置大炮。但經五十一年林爽文事件後,鳳山的行政中心移至陂頭街(今鳳山市),原有土城被稱為「舊城」。嘉慶年間曾將行政中心遷回,道光年間又把土城改建為石城,但因當時知縣病死,被視為不吉,舊城又被廢棄,從此年久失修。目前僅殘留東(鳳儀門)、北(拱辰門)、南(啟文門)三城門及部分牆垣,西門則已傾圮。屬一級古蹟。
大相國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南省開封縣境的寺廟。北齊天保六年(西元555)創建,宋至道二年(西元996)重建。明末為河水淤沒,清順治時重建,乾隆時重修。宋.王栐《燕翼詒謀錄.卷二.東京相國寺》:「東京相國寺乃瓦市也,僧房散處,而中庭兩廡可容萬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趨京師以貨物求售轉售他物者,必由于此。太宗皇帝至道二年,命重建三門,為樓其上,甚雄,宸墨親填書金字額,曰『大相國寺』,五月壬寅賜之。」
鄂爾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677~1745)姓西林覺羅氏,字毅庵,清滿洲鑲黃旗人,雍正時累官雲、貴、廣西三省總督,平雲貴諸苗有功,又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授保和殿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封襄勤伯,乾隆間為軍機大臣,加太保,卒諡文端。
天一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范欽藏書的樓閣。建於明世宗嘉靖年間,在今浙江省寧波月湖之西,原有藏書七萬多卷,清高宗乾隆後,履經盜竊,散失甚多。為大陸地區現存最古的藏書樓。
北港媽祖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雲林縣的朝天宮,供奉媽祖。為臺閩地區的第二級古蹟。初建於雍正八年,乾隆十六年重修,經不斷擴充,方具今日規模。和大甲鎮瀾宮同是臺灣最重要的媽祖寺廟,並為媽祖信仰中心。也稱為「媽祖廟」、「天后宮」。
花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種類的泛稱。清朝乾隆時對當時各種地方戲曲的總稱。以多種樂器合奏,紛雜囂亂。劇詞和音樂,通俗易解,受當時群眾的喜愛。包括京腔、秦腔、弋陽腔、梆子腔、高腔、二簧調等。也稱為「亂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