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46.671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暮鼓晨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暮鼓」和「晨鐘」是指佛寺中早晚報時的鐘鼓,因為是佛寺所用,而且是一早一晚,所以被認為「暮鼓晨鐘」具有警世的意味。這句成語當來自於生活經驗,較早的文獻如唐代李咸用的〈山中〉詩,使用了「朝鐘暮鼓」。這首詩表達了他居住在山中的心境。置身於京城的榮辱之外,只有秋山和屋簷相伴,佛寺中早晨的鐘聲和傍晚的鼓聲都無法傳到耳中,只看得到明月和孤雲高掛天空。世間的事物既分歧又複雜,還不如像那河邊的人們,平淡的過一生。詩中充分表達出遠離塵囂、淡泊名利的心意,也正反映了他在仕途上的不如意。後來「暮鼓晨鐘」這句成語除用來指佛寺中早晚報時的鐘鼓外,也用來指一日的時光,亦用來比喻使人警醒的力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樂團或軍隊所使用的喇叭。如:「法國號」、「軍號」、「伸縮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具。最古老的是一根猩猩的骨頭,上面劃了29到刻痕,這可能是紀錄月亮圓缺的紀錄,很像納米比亞目前仍在使用的「曆杖」。 數的發展(註2)西元前3000-25000年:蘇美人的60進位數目系統需要用特殊符號來代表1、10和60,因此發明了第一套位值系統(數字的所在位置決定它的數值),直到今天我們仍用它來計算時間和角度。書寫記錄保存在泥板上,計算方式通常用不同形狀大小的卵石代表不同物品。西元前2000年:算盤取代了卵石的地位。西元前1000年:第一套使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然後、於是。[例]昨天的演講會因場地使用時間已到,乃匆匆結束。
注音符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注音符號的沿革2 注音符號的功能3 注音符號的內容3.1 聲符3.2 韻符3.3 聲調4 參考資料5 關鍵字 注音符號的沿革注音符號自民國七年頒布以來,以使用了近百年,其間雖也有學者倡導使用羅馬拼音取代注音符號,但仍無發獲得普遍的認同。目前九年一貫領域中,仍是以注音符號為重要的指標。(註一) 注音符號的功能中國文字並非拼音文字,故無法透過文字知道讀音,甚至會因為各地方言不同,衍生出許多讀音而無法統一。「注音符號」是用來標示國字的音和國語的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回到原來的狀態。如:「復原」、「光復」、「收復」、「恢復」、「康復」。
再、又。如:「復活」、「舊疾復發」、「去而復返」、「死灰復燃」。
回報、回答。如:「復仇」、「回復」、「函復」。
靡靡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靡靡之音」原作「靡靡之樂」。韓非是戰國末期的韓國諸公子,他眼見韓國國力衰弱,竭力主張使用刑術法治來達到富國強兵的目標。他屢次上諫韓王,均不受重視,因而發憤著書,即成今日之〈韓非子〉,表達自己的治國理念。其中〈十過〉一章在闡述君王如有十個重大過失之一,就足以亡國,其中一項就是沉溺於音樂享樂中,而忘了國事與應有的禮儀。他舉春秋時期晉平公的事為例,當時衛靈公要前往晉國會見晉平公,經過濮水附近,聽到一曲美妙的音樂,問左右有無人聽過,眾人皆說沒有,衛靈公便請樂師師涓將它譜下來。到了晉國,晉平公設宴款待他,酒酣耳熱之際,衛靈公便要師涓演奏那新譜下來的美樂助興。師涓演奏到一半,晉國樂師師曠趕忙阻止說:「這...
CIPP評鑑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個人或是計畫。背景評鑑又稱環境評鑑或是需要評估。在整個評鑑模式中,背景評鑑可以說是最基本,也最常使用的評鑑,用以確認受評鑑對象的優缺點,並提供改進的方向。背景評鑑的方法包括對研究對象作各種測量,並加以分析,而其目的即在審視所欲評鑑者的地位與環境。 輸入評鑑(input evaluation)輸入評鑑的主要取向在於為一項變革方案指示行動方針,其方式是尋求各種可能的途徑,並嚴加考察。輸入評鑑的全部用意即在幫助委託人在其需求及環境的前提下,考慮各種可能的方案策略,並發展一種適用的計畫。其主要目的,即在審度需投入的人力、物力...
絡繹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川流不息,車水馬龍,紛至沓來,接二連三,接踵而至,熙來攘往反義:三三兩兩,稀稀落落辨似: 「絡繹不絕」及「川流不息」都有連續不斷的意思。 「絡繹不絕」側重於前後相連不斷,一個接著一個;「川流不息」側重如川水流動般連續不斷,沒有間隙。 絡繹不絕 川流不息 辨似例句 ○ ㄨ 今天是陳老師的七十大壽,前來祝壽的賓客~。 ㄨ ○ 這張相片使用特殊技巧,將~的汽車燈光變成了一條條的光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用來盛黍、稷、稻、粱等的器具。形狀多種,一般為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有的蓋子也能翻轉過來使用。圈足的敦,蓋上多有捉手。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禮記.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夏后氏之四連。」漢.鄭玄.注:「敦,黍稷器。」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