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珠聯璧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木、水、火、土五行星同時並見於一方,古代以為祥瑞。或稱為「五星聚」。 (6) 鄧平:漢朝人,生卒年不詳。武帝時,以造《太初曆》任為太史丞。 (7) 太史丞:職官名。輔佐太史的官吏。太史,編載史事兼掌天文曆法的官員。
一諾千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入,留數月,為上客,厚送之。季布名所以益聞者,曹丘揚之也。 〔注解〕 (1) 曹丘生:西漢時人,生卒年不詳。有辯才,季布得其讚揚而名重天下。 (2) 數:音ㄕㄨㄛˋ,頻頻、屢次。 (3) 顧:藉著。 (4) 趙同:西漢時宦官,生卒年不詳。 (5) 竇長君:西漢觀津人,生卒年不詳。漢文帝竇皇后之弟。竇,音ㄉㄡˋ。 (6) 季布:西漢時人,生卒年不詳。楚漢相爭,初為項羽部將,數圍劉邦。及項羽滅,為劉邦追捕,後由朱家透過汝陰侯滕公,乃得赦免,並官郎中、中郎將及河東守等。 (7) 諫:用言語或行動勸告別人改正錯誤。 (8) 通:交往。 (9) 不說:不悅。說,通「悅」。 (10) ...
一波三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 〔注解〕 (1) 翼:即宋翼。西晉人,生卒年不詳,書法家鍾繇的弟子。也是有名的書法家。 (2) 潛心改跡:專心改變自己的筆法。〔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據《太平御覽.卷七四八.工藝部五.書中》引)
如數家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詩曰:「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 〔注解〕 (1) 是子:指魯大夫公甫文伯,春秋時魯國人,生卒年不詳。 (2)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3) 魯:周朝天子分封的諸侯國之一。初由周武王分封給其弟周公旦,後因周公留輔天子而改封周公長子伯禽為魯侯。轄域包括今天的山東省滋陽縣、江蘇省沛縣及安徽省泗縣一帶,以曲阜...
手不釋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定省:子女早晚向父母請安問好的禮節。 (5) 袁伯業:袁遺,字伯業,東漢汝南南陽人,生卒年不詳。為袁紹從兄,好學,初為長安令,其後袁紹任為揚州刺史,為袁術所敗。〔參考資料〕 晉.虞溥〈江表傳〉(據《三國志.卷五四.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呂蒙》裴松之注引)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並當塗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
居安思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接納。 (5) 濟河:渡河。 (6) 盟府:保存盟約的地方。 (7) 魏絳:春秋時晉國大臣。生卒年不詳。
惴惴不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詩經.秦風.黃鳥》交交黃鳥,止于棘。誰從穆公1>?子車奄息2>。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3>,惴惴4>其慄5>。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注解〕 (1) 穆公:秦穆公,春秋時代秦國國君。嬴姓,名任好,生卒年不詳。周襄王時伐西戎,開地千里,襄王命為西方諸侯之伯,遂霸西戎。在位三十九年。諡穆。春秋五霸之一。 (2) 子車奄息:人名,「子車」為姓氏。生卒年不詳,為春秋秦穆公時的賢臣。 (3) 穴:墓穴。 (4) 惴惴:音ㄓㄨㄟˋ ㄓㄨㄟˋ,恐懼的樣子。 (5) 慄:音ㄌ|ˋ,因恐懼而發抖。 ◎2《詩經.小雅.小宛》溫溫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臨于谷。戰戰兢兢,...
勢如破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武帝任命為鎮南大將軍,率兵滅吳,結束三國鼎立局面,後封為當陽縣侯。 (8) 樂毅:戰國時人,生卒年不詳。燕國名將,昭王時拜為上將軍,曾率燕、趙、楚、韓、魏五國兵伐齊,下齊七十餘城,封昌國君。 (9) 濟西一戰:指戰國時,樂毅率燕、趙、楚、韓、魏五國兵伐齊,大敗齊軍於濟水西岸,齊泯王亡走莒城。樂毅趁勢攻入齊國首都臨淄,總計攻下七十餘城。 (10) 并:通「併」,兼併。 (11) 齊:國名,戰國七雄之一。故址在於今山東省北部、河北省東南部一帶。周武王封姜太公於此,傳至戰國時,君位被權臣田氏篡奪。後為秦國所滅。 (12) 迎刃而解:比喻事情很容易解決。見「迎刃而解」。 (13) 指授...
耳目一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1) 典故或見於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記〉。 (2) 鑒:元鑒,字紹達,北魏宗室,鮮卑族,生卒年不詳。頗覽書傳,沉重少言,寬和好士。任齊州刺史時,采齊舊風,軌制合於規矩,帝下詔褒之。 (3) 高祖:拓跋宏(西元467∼499),又名元宏,北魏孝文皇帝,鮮卑族。改革吏治,並遷都洛陽,改鮮卑姓氏為漢姓,禁胡服、胡語,設學校,致力於漢化。廟號高祖。 (4) 齊:齊州,地約今山東省境內。 (5) 粲然:形容鮮明、清楚。 (6) 刺史:職官名。古代司地方糾察的官,後沿稱地方長官,清時為知州的尊稱。 (7) 變風易俗:改變舊風俗。見「移風易俗」。 (8) 褒美:獎勵、讚美。褒,音ㄅㄠ。...
每下愈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戰國時代宋國蒙人,生卒年不詳。其人生觀崇尚自然無為,逍遙自得,與老子並為道家思想的宗師,著有《莊子》。有一次,東郭子問莊子:「所謂的『道』,究竟在什麼地方?」莊子說:「無所不在。」東郭子說:「請你舉出具體的例子,清楚指明。」莊子說:「在螻蟻身上。」東郭子說:「高妙的『道』,為什麼會在這樣卑下的地方呢?」接著莊子又舉了愈來愈卑下的例子,如:稊稗、磚瓦、屎溺。東郭子聽到後來,便不作聲了。莊子於是就說:「你所問的問題,就跟以前有個名叫獲的市場主管問市場管理員用腳踩豬的問題一樣。市場管理員要判斷豬隻的肥瘦,必須用腳踩著豬的小腿部分去試,因為這小腿部分最不易長肉,如果這部分的肉愈多,就可以知道豬隻...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