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3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戚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哀傷的表情。《舊唐書.卷一三二.盧從史傳》:「比丁家禍,曾無戚容,行棄人倫,孝虧天性。」《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七:「府尹道:『你兒子昨夜已打死了。』吳氏毫無戚容,叩頭道:『多謝爺爺做主!』」
一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唯一的準則。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奸慝懲戒,實良史之直筆,農夫見莠,其必鋤也:若斯之科,亦萬代一準焉。」
法利賽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統稱信奉猶太教法利賽派的教徒。法利賽派出現於西元前二世紀,主張遵守口傳律法,嚴格律己,篤信教義,鼓吹靈魂不死、肉體復活、犯罪要受懲罰等。西元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毀,其後法利賽人不見於史傳,但法利賽派的神學思想依舊流傳。
傳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代上元夜宮中侍宴,貴戚以黃柑分送近臣,稱為「傳柑」。宋.蘇軾〈戲答王都尉傳柑〉詩:「侍史傳柑玉座傍,人間草木盡天漿。」
憂國忘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心憂慮國事,把家庭私事置諸度外。《後漢書.卷一五.來歙傳》:「中郎將來歙,攻戰連年,平定羌、隴,憂國忘家,忠孝彰著。」《南齊書.卷四七.王融傳》:「臣每覽史傳,見憂國忘家,捐生報德者,未曾不撫卷歎息,以為今古共情也。」
苛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嚴失度。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是立義選言,宜依經以樹則;勸戒與奪,必附聖以居宗;然後詮評昭整,苛濫不作矣。」
臨期失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了預定的時間卻耽誤,失約。明.李昌祺《剪燈餘話.卷四.泰山御史傳》:「卻乃連日酗酣,臨期失誤。使百辟倉皇,駭愕以失色。聚眾人捏合,掇拾以成文。」
丟不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擺脫。如:「五千年沉重的歷史傳統是中國人丟不掉的文化包袱。」
踳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錯雜謬誤。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爾其實錄無隱之旨,博雅弘辨之才,愛奇反經之尤,條例踳落之失,叔平論之詳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