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將就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公子重耳,是晉獻公的次子,因為獻公晚年十分愛驪姬,想要改立驪姬的兒子為太子,結果太子申生被迫自殺,重耳在狐偃、趙衰等臣子的掩護下逃亡國外十九年,先後到過狄、衛、齊、曹、宋、鄭、楚、秦諸國。他在狄國住了十二年,並且娶季隗為妻,生下伯鯈(ㄔㄡˊ)、叔劉。後來決定離開狄國前往齊國時,他要季隗等他二十五年,如果沒有回來就改嫁。季隗則表明說她已經二十五歲,再過二十五年就是快要進棺材的老太婆了,堅持要等他。後來重耳借助秦穆公的力量回到晉國,即位成為晉文公,並依言將季隗接回國。後來「行將就木」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年紀已大,壽命將盡。
涇渭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語拼音︰jīng wèi liǎo rán釋義︰猶「涇渭分明」。見「涇渭分明」條。 01.明.沈綏《度曲須知.收音譜式》:「更舉南詞一折,摘出入聲字眼,……徐徐誦演,久久滑熟,入門之後,涇渭了然。」 參考詞語︰涇渭自明注音︰ㄐ|ㄥ ㄨㄟˋ ㄗˋ ㄇ|ㄥˊ漢語拼音︰jīng wèi zì míng釋義︰猶「涇渭分明」。見「涇渭分明」條。 0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補遺小引〉:「今上御極已垂五十年,德符幸生堯舜之世,雖困處菰蘆,然詠歌太平,無非聖朝佳話,間有稍關時事者,其涇渭自明。」
圖窮匕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仇,於是授命荊軻刺殺秦王,並指派秦武陽擔任助手。荊軻到了秦國後,就先以價值千金的物品,贈送給秦王的臣中庶子蒙嘉,請他在秦王面前美言一番,並表明此行的目的。秦王聽說燕國帶來了督亢的地圖以及重金懸賞的樊於期首級,非常高興,趕緊在咸陽宮接見。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武陽在後則捧著裝有地圖的匣子,二人依序走到殿前的臺階。秦武陽臉色驚恐,荊軻趕緊解圍說:「北方偏遠地區的鄉下人,不曾見過天子,所以害怕,請大王寬容,好讓他完成使命。」接著荊軻獻上地圖,在秦王面前慢慢的打開,一直到地圖的盡頭,露出了一把匕首。這時候荊軻左手一把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則拿起了匕首向秦王刺去,結果沒刺中。秦王大吃一驚,站...
一鳴驚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唐.呂溫〈謝拾遺表〉:「果蒙陛下自記姓名,猥憐孤直。振零丁於絕望,技曖昧於無階。……。內賜官告特違恆例,光賤臣。俾其不出戶庭,坐生羽翼。萬乘知巳,一鳴驚人。」
高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西元前1122∼256。周武王滅商至周赧王為秦所滅,共歷八百六十七年。前期都鎬京,自武王傳至幽王褒姒亡國,十二君,歷三百五十二年,史稱「西周」。自周平王東遷雒邑至周赧王亡國,二十二君,歷五百一十五年,史稱「東周」。 (3) 紹膺:繼承。膺,音|ㄥ。 (4) 祉:音ㄓˇ,幸福。 (5) 三恪:周武王克殷,封前三朝的後裔以王侯名號,稱為「三恪」。一說封虞、夏、殷之後於陳、杞、宋。一說封黃帝、堯、舜之後於薊、祝、陳。恪,音ㄎㄜˋ,恭敬。 (6) 侯服:古代王城外圍,按一定距離所劃分的區域。夏制指離王城一千里之地,周制指距王畿五百里之地。
無與倫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華歆〈請受禪上言〉(據《三國志.卷二.魏書.文帝紀二》裴松之注引《獻帝傳》)漢自章、和之後,世多變故,稍以陵遲,洎乎孝靈,不恆其心,虐賢害仁,聚斂無度,政在嬖豎,視民如讎,遂令上天震怒,百姓從風如歸;當時則四海鼎沸,既沒則禍發宮庭,勢並竭,帝室遂卑,若在帝舜之末節,猶擇聖代而授之,荊人抱玉璞,猶思良工而刊之,況漢國既往,莫之能匡,推器移君,委之聖哲,固其宜也。漢朝委質1>,既願禮禪2>之速定也,天祚率土3>,必將有主;主率土者,非陛下其孰能任之?所謂論德無與為比,考功無推讓矣。天命不可久稽,民望不可久違,臣等慺慺,不勝大願。伏請陛下割撝謙之志,脩受禪之禮,副人神之意,慰外內之願。」...
口蜜腹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反而一味遷就和逢迎唐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還不擇手段地結交玄宗的親信宦官和妃子們。因此,很得玄宗的信,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既然做到宰相,有權有勢,當然平時會有很多人去找他,託他謀事啦,說情啦,等等,李林甫總是在外貌上表現出和人很友好,很合作,都說些甜言蜜語。但實際上他卻非常陰險狡猾,非但不幫忙,還要想壞主意暗中加以破壞,因此不少人上了他的當。日子久了,人們也就發現了他的偽善,於是大家便在背地裏說他:「李林甫嘴上塗著甜蜜,肚子裡卻藏著利劍。」即是口上甜蜜蜜,心中利劍害人。日子久了,人們也就發現了他的偽善,於是大...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史記.卷四九.外戚世家》是記述漢高祖至武帝五代漢皇的后妃之事,以正后為主,兼及后妃的親族,故稱為外戚世家。從這些后妃之事,可以反映宮廷內部的情況,也能看到帝王生活中的另一面。后妃之間為了爭、爭權勢而進行的明爭暗鬥,往往也構成了整個政治形態中鬥爭的一部分。典源是敘述景帝與栗姬之間的一段史事。栗姬是景帝長子的母親,與長公主有一些磨擦,長公主為此常常在景帝面前說栗姬的不是,景帝因此惱恨栗姬。曾經有一次,景帝身體不好,心情不快樂,就把那些被封王的兒子們託付給栗姬,並對她說:「我死了以後,你要好好的照顧他們。」栗姬因為生氣,不肯答應,說話還傲慢無禮。景帝很氣憤,懷恨在心,但並沒有說出口。後來「出言不...
無所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僖公五年》載,春秋時,晉獻公愛妾驪姬,立她為夫人。後來驪姬想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於是設計陷害太子申生,和兩位公子重耳與夷吾。驪姬先慫恿獻公命申生守曲沃,重耳守蒲,夷吾守屈,只把奚齊和她妹妹與獻公生的兒子卓子留在身邊。又派士蒍去築蒲城和屈城。士蒍知道驪姬離間獻公父子的陰謀,所以城築了一半就停工了,把柴薪晒在上面。公子夷吾知道此事,就向獻公控告士蒍辦事不力。士蒍為自己辯解道:「臣聽說:『如果沒有喪事卻悲傷,憂愁必然接著到來;沒有兵患卻築城,必會被敵人據守。』既然會被敵人據守,又何必完成它呢?擔任官職而不服從君命,是不敬;把敵人可以據守的城池築得堅固,是不忠。一個失去忠敬的臣子,還拿...
匹夫之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對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書》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之。四方有罪無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於天下,武王恥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