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763.3322 ms
共 75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適合探索階段的自我揭露3 適合洞察階段的自我揭露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定義自我揭露適合使用在助人歷程中,指助人者建設性的和個案分享自己的經驗、行為、感覺。對個案而言具示範和鼓勵作用,且提供一個新的架構,讓個案能更深入的思考。尤其適合在探索階段和洞察階段使用此技巧。 適合探索階段的自我揭露1. 相似性的揭露:使助人者表達相似經驗的認同感,如「我瞭解,因為我也有類似的經驗」。當個案聽到其他人有相似的經驗,可以使個案產生問題的普及感,覺得自己的經驗是正常的,自己並非是孤單一人。助人者使用技巧時,要注意焦點不要...
|
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去知覺、感覺。《紅樓夢》第一○回:「賈瑞聽了,身上已木了半邊。」
|
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魚(fish)1.1 側線是最好的感覺器官1.2 鱗片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 魚(fish)在地球上各種水域中,不論是從寒冷的兩極到炎熱的赤道,或是從高原山溪到萬米深海,都有魚類的身影。也因為地球上各水域的水質不同,所含的鹽分也不同,因此生活又可分為淡水魚或鹹水魚。但是有幾種魚卻能在鹹水與淡水之間遷移,像是鮭魚從海洋游到淡水的河流中產卵。為了減水在水中游泳的阻力,魚的身形大約都是紡錘型、扁平型或棍棒型。所以所有的魚都非常適應水生的環境,擁有流線型的體型,具有最好的游泳技能。牠們都朝著盡量減輕水壓和減少水中...
|
當事人中心治療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帶批判性的態度,亦不作反對或贊成,僅去接納和認同、關懷案主。治療師在諮商過程中,應給案主賓至如歸的感覺。4. 同理心 :治療師傾聽案主自述後,站在案主的角度,設身處地的體會案主的內心世界。5. 溝通:事主能夠接收到治療師的理解和接納。6. 一致性:諮商師對案主能作到內外一致的接納關懷。 教育理念1. 將學生是為教育的中心(1) 羅傑斯認為學校為學生而設,教師為學生而教。(2) 採用當事人中心治療法時,對於如何扮演優良治療員角色的問題,羅傑斯提出了三個基本條件: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注、同理心。2. 自由為基礎的學習原則...
|
立即性技巧(immediac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兩種型態3 使用時機4 評估合宜性5 關鍵字6 參考資料 定義立即性是指在諮商關係或過程中,助人者針對雙方所發生的一些狀況作一種立即、直接、雙向的討論。助人者會對個案、治療關係、或對雙方相關的當下感覺進行自我揭露,目的是協助個案深入且發展出對自我的覺察,使個案更加明白在此時此刻發生了什麼事,助人者的示範也能使個案學習在諮商之外的情境中,如何做更有效的溝通。此技巧也能有助於澄清兩人的諮商關係,讓個案更有參與感。 兩種型態1. 關係的立即性:焦點不在於目前的互動,而是涉及助人者與個體整體關係的發展上。此種形態...
|
漸入佳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漸入佳境」原作「漸至佳境」。因為甘蔗愈接近根部吃起來愈甜,所以顧愷之每次吃甘蔗時,都從甘蔗梢部開始吃起。別人問他是什麼緣故,他回答說:「由味道淡的部位往味道甜的部位吃,感覺像是逐漸進至美好的境界。」後來「漸入佳境」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境況逐漸進展至美好的境界。亦用來比喻興味漸濃。
|
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舌頭嘗東西所得到的感覺。如:「食不知味」、「酸、甜、苦、辣、鹹稱為五味。」《孫子.勢》:「味不過五,五味之變不可勝嘗也。」
2.鼻子聞東西所得到的感覺。如:「香味」、「怪味」、「臭味」。
|
主題統覺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19張圖片中選取若干張進行。採用此種圖片當作人格測驗,讓圖片中的曖昧情境作為主旨,使受測者憑藉自身感覺說出情境中的內容。實測時,對於受測者所反饋的回應不加限制,但須符合四個要點:(1)圖中所顯示者是何種情境;(2)圖中情境的發生是何種原因;(3)將來演變下去會有何種結果;(4)個人對此情境中的任何事物有何感想。註1 目的透過圖畫情境作為主題,讓受測者在編撰故事的同時反映出個人內心中深藏的真實問題。意即將對圖片中故事情節客觀的描述,反射出受測者內心的深層慾望。 優點可以免除因為社會期待而對於受測題目說謊的情況發生,並且進...
|
Fritz_Perls_完形治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導論2 主要概念3 治療歷程4 完形治療的技術 導論了解個人要從個體與環境互動關係的脈絡中才能看見。治療最初目標是使當事人能對其所經驗及行動有所覺察。經覺察,改變自然發生。治療重心在協助當事人抓取互動歷程中的想法、感覺與行動。Perls認為想要自我了解,當下當事人如何行動,遠比知道他們為何表現如此更重要。因此強調此時經驗了什麼,而非當事人說了什麼。覺察包括:頓悟、接受自己、對環境了解、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能與他人有接觸能力等。經驗是不斷變動的,因此當事人被期待重新擁有自己的眼光,非被動等待治療者給他們頓悟或答案。F...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