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8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住、貼緊。如:「扣住原則」、「扣緊主題」、「扣人心弦」。
隔靴搔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隔著馬靴搔癢處。比喻不切實際。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癢。」也作「隔靴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堅決、固執或不知變通。如:「死記」、「死不肯說」、「死不承認」、「死賣力氣」、「死不放」。
幼兒行為改變技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自語:「不要怕,要冷靜」;學開車,自已說:「小心點,手腳要放鬆」;打籃球,自己說:「對準籃圈,球要牢」;參加考試,警惕自己:「不要緊張,慢慢想」。這些都稱為自我教導訓練。總之,行為改變技術簡便易行,只要稍微用點心思就會做。雖然難免有挫折,人類的個別差異很大,從「社會平衡論」或「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觀點而言,整個社會是常態的,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各有所長,各司其職,各安其所。有的人是小柴棒,有的人是大棟樑,小柴棒如何能成為大棟樑?只要適材適所,社會就能平衡,又何必強求?孔子弟子三千,成德達材者不過七十二而已。過去教育重視...
綱舉目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綱,是網上的大繩。目,則是網的孔眼。只要提起網上的綱繩,這樣無數的網眼都會張開來,因此用來比喻如果能夠住事情的關鍵,各個環節都能輕易帶動。《呂氏春秋.離俗覽.用民》中,說明刑罰不如德化禮教,唯有善用後者,才是真正住治理人民的要領,也才能「壹引其綱,萬目皆張」,就是「綱舉目張」的意思。後來「綱舉目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能執其要領,則細節自能順理而成,後亦用以比喻條理分明。
蝙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集任何飛行途中物體的反射波。所以當獵物接近時,回音就變得很短,這時候蝙蝠就能確定獵物位置,最終順利取獵物。(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蝙蝠英文關鍵字: bat 參考書目註1:大不列顛動物百科,Joyce pope著,明天國際圖書,2006,頁44、45。註2:動物大驚奇,戴維伯尼爾著,世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與明天國際圖書合作出版,頁240。
手無縛雞之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雙手連住雞的力量都沒有。形容人文弱無氣力。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那韓信手無縛雞之力,只淮陰市上兩個少年要他在胯下鑽過去,他就鑽過去了。」《文明小史》第七回:「其實他是個文士,手無縛雞之力。」
一箭雙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個目的。 詞意 相似:一石兩鳥、一舉兩得、事半功倍相反:事倍功半 例句 這次警方的逮捕行動,不僅到了犯人,又另外破獲一個販毒集團,真是一箭雙鵰。
順水推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要江樊和黃茂兩人去跟蹤一隻來報訊的烏鴉,結果看到一位大漢和一位女扮男裝的女子。黃茂見形跡可疑,出手去大漢,反被大漢將膀子給握住,往懷裡帶,黃茂一見情勢不對,只好順水推舟,趴下了身子。這裡的「順水推舟」也是順勢發展的意思。
拈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預先做好記號的紙卷或紙團中,隨意拈取一個,來決定事情。《三國演義》第二二回:「岱曰:『我與你拈鬮,拈著的便去。』」《紅樓夢》第三七回:「迎春道:『依我說,也不必隨一人出題限韻,竟是拈鬮公道。』」也稱為「拔虎鬚」、「探鬮」、「鬮」、「抽籤」。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