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9.418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行進間突然接觸到某個物體。[例]碰擊、碰傷、碰觸
行為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詢師在治療時間先作一些練習,使當事人熟悉即將使用的技巧,預防可能出現的問題與解決之道,以減少當事人在接觸實際世界及真正行動時的失敗機會。  6、代幣制(token system)  “代幣制”是學校系統很喜歡運用的行為主義的技巧之一,像“乖寶寶”貼紙,同學們集滿多少張可以獲得一個“特權”或“禮物”,是一種象徵性的東西。現在許多商店為了鼓勵顧客光臨,也用“蓋章”或“集點”的方式,可以在蓋滿或集滿之後換得折扣或贈品。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代幣制的延伸,像發獎狀、考獎學金、休假等等制度的運用。
包比(J._Bowlby)的依附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套上泡沫橡皮和毛衣做成,兩個人偶皆加溫並可在胸前裝上奶瓶提供食物。此實驗是觀察猴子會趴附提供柔軟衣物接觸的人偶或提供食物來源的人偶,結果是這些猴子會趴附柔軟衣物人偶,無論提供食物與否。這些猴子在柔軟衣物人偶在附近時也較為積極探索周遭,似乎此人偶為牠們提供了一種安全感。目錄1 孩童對養育者的依附1.1 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2 依附類型2.1 安全依附型(Secure attachment)2.2 焦慮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2.3 逃避型(Anxious-avoidant)2...
清心寡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去除內心的雜念,減少對外物的欲求,保持心境清澄寧靜。[例]修道之人,但求清心寡慾,聲色事物是不可接觸的。
洛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異同者。(層次最高)(2) 推證的知識:油煎接的演繹而得,如數學的證明。(3) 感覺得知識:由感官接觸而認知者。六、教育主張(1) 教育方法著重直觀教學與感官訓練的價值。(2) 主張極力免除體罰並重視品的教育。(3) 重視身體官能的自然發展,名言:「健全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4) 經驗主義者通常將教師比喻為陶工。(5) 主張教育的主要作用,乃是培養一位英國紳士,其順序是德行、智慧、教養及學識。資料來源:戴帥(2012)。教育專業科目 。臺北市: 志光
基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構的總稱叫做基模。 何謂基模所有人在認識這個世界的時候,都會使用其感官來接受訊息,然而當我們藉由感官接觸到一個物體的初性及次性時,我們又是如何得知他們與一個物體的相關聯為何,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看見一顆紅色圓圓的,味道甜甜的,長在樹上,我們就會聯想到蘋果,但是為什麼我們會知道是蘋果,而不是櫻桃,不是荔枝,這可能是因為我們藉由吸允,抓取,拋擲等方式來確定他與正確實體的關聯,這些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類似於核對內心中的答案,或是處理未知事物的方式我們稱其為基模。 成人與幼兒的基模成人與幼兒其實都具有基模,然而他們的差別在哪裡呢...
新移民子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勢下的產物,也反映出我國國內特殊社會結構的需求。由於跨國的文化、經濟活動日益頻繁,促進不同國籍人士的接觸機會,提高本國人與外籍人士結婚的意願。註1在談論『新移民子女』一詞之前,首先得先談論到『新移民』(或稱為『新住民』)的出現,『新移民』的出現大多是因為工作、婚姻或是求學等關係,而遷移到另一個地區居住。而『新移民子女』依內政部之定義為「子女出生時,其父或母一方為居住臺灣地區設有戶籍國民,另一方為非居住臺灣地區設有戶籍國民」,而因婚姻關係而居住在台灣者,可稱之為『外籍配偶』。大家常誤以為『外籍配偶』一詞為代稱東南亞或亞洲地...
結構緊張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標的合理手段,則個人得以順遂追求文化目標的達成;但若文化目標存在,但合法合理的手段並非人人皆有機會接觸時,個人便會感受到壓力,偏差極有可能產生。如:偷竊以求財富。(註一) 壹、 順從型是該理論中最不受Merton重視的一型,此類型表示文化上的目標和手段之間並無太大的不可及落差,人人皆有機會成功,於是便不會有偏差行為的出現。 貳、 創新型創新型代表著該個體仍舊認同原有文化價值中所賦予的目標,但可能由於手段遙不可及,故此一類型以一種偏差的的方式來適應或達到文化的目標,如:學生仍認同社會價值所設立的賺錢價值,亦即:要有錢才是...
毀譽參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毀謗與稱譽的比例相當。如:「他在商業界毀譽參半,若非親自與他接觸,很難真正了解他的為人。」
西風東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這些人出身、職業有別,且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在國外或上海、香港等沿海城市,與外國人和西方人有頻繁的接觸,因了解而產生羨慕、模仿之心。東南沿海城市,成為新的人文薈萃之地和改革思想的的前哨站。 「保國」先於「保教」大體來說,從光緒十幾年以後,知識分子討論的重點從西方的器物轉移到議會制度。買辦出身的鄭觀應,常起在上海與外國人接觸,又曾在倫敦居住,對西方的看法和傳統的士大夫大不相同。他認為立國的根本,在於能得到民眾的支持,必須要能下情上達。這雖然是孔子的...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