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19.577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萍水相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萍水相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浮萍是一種浮生在水面的水草,葉扁平而小,面背皆青,有鬚根下垂水中,會隨水流四處漂動。古人觀察浮萍的漂動,覺得人生的聚散,有如浮萍,所以有「萍水相逢」的說法。一般認為這句話是出自於唐代王勃所寫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也就是通俗所稱的〈滕王閣序〉。這篇文章是王勃參加洪州都督閻公於滕王閣上盛宴時所作。其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傳誦千古。但除這兩句外,文章中也有幾句寫到奔波天涯的失意遊子,「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意思是說:「群山峻嶺,是如此難以超越,但有誰會去同情於迷路於其中的人?在天涯奔波中,偶然相遇的人竟都是...
失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去就學的機會。唐.杜甫〈屏跡〉詩三首之二:「失學從兒懶,長貧任婦愁。」《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所愧少年失學,稍識之無,不過記其實情實事而已。」
同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在同一單位工作的人。如:「今晚我要和同事們聚餐。」《浮生六記.卷三.坎坷記愁》:「有同事俞孚亭者,挈眷居焉。」也作「同仁」、「同人」。
家徒壁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中貧乏,一無所有。唐.太宗〈與薛元敬書〉:「且聞其兒子幼小,家徒壁立,未知何處安置。」《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四齡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也作「家徒四壁」。
出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情勢、環境所逼而離開原來所居之地。《墨子.親士》:「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國而霸諸侯。」《浮生六記.卷三.坎坷記愁》:「叩辭吾母,走告青君,行將出走深山,求赤松子於世外矣。」
潮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每年定期的大潮。《浮生六記.卷四.浪遊記快》:「余亦從之馳逐,倦則臥,引至園田成熟處,每一字號圈築高隄,以防潮汛。」
事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侍奉君主。漢.禰衡〈鸚鵡賦〉:「女辭家而適人,臣出身而事主。」唐.杜甫〈暮春題瀼西新賃草屋〉詩五首之四:「事主非無祿,浮生即有涯。」
個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對妓院的隱語。《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而既入個中,私心忐忑,強為酬答。」
稍識之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略為識字。與「不識之無」同源。見「不識之無」條。01.清.沈復《浮生六記.卷一.閨房記樂》:「所愧少年失學,稍識之無,不過記其實情實事而已。」 
吐絲自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境界也就越來越遠了。後來「作繭自縛」這句成語或即從這裡演變出來。出現「作繭自縛」這句成語的文獻如:《浮生六記.卷六.養生記逍》:「又讀〈逍遙遊〉,而悟養生之要,惟在閒放不拘,怡適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繭自縛矣乎!」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