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6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視死如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三國魏.邯鄲〈孝女曹娥碑〉:「赴江永號,視死如歸。」
釣名沽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功勞甚大,因此在平帝時王元后的詔書中,曾經讚許公孫弘行事儉約,生活花費少於常規,以身作則,使民風樸,與那些穿著奇特服裝來謀取聲望的人完全不同。這兩個典源一用「沽名」,一用「釣虛譽」,後來被合用成「沽名釣譽」,用來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謀取名聲和讚譽。
依樣畫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依樣畫葫蘆」。見「依樣畫葫蘆」條。 01.明.朱之瑜《朱舜水集.卷五.書簡二.答某書》:「熙寧熙,先後百年,其間未甚相懸也。及今世遠事殊,而必於葫蘆畫樣,吾恐其謬於聖賢者不啻千里矣。」 參考詞語︰依樣葫蘆注音︰| |ㄤˋ ㄏㄨˊ ㄌㄨˊ漢語拼音︰yī yàng hú lú釋義︰即「依樣畫葫蘆」。見「依樣畫葫蘆」條。 01.《文明小史.第三一回》:「伯集就連夜在客店裡打開行篋,取出些時務書,依樣葫蘆,寫下幾條,託顧舉人筆削,以為進身之具。」 02.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一齣》:「只有一個史閣部,頗有忠心,被馬、阮內裡掣肘,卻也依樣葫蘆。」 參考詞語︰照樣葫蘆注音︰ㄓㄠˋ |ㄤˋ ㄏ...
變本加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梁.蕭統〈文選序〉(據《文選》引)式觀元始,眇覿玄風。冬穴夏巢之時,茹毛飲血之世,世質民,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時義遠矣哉!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增冰為積水所成,積水曾微增冰之凜。何哉?蓋踵其事而增華1>,變其本而加厲,物既有之,文亦宜然。隨時變改,難可詳悉。 〔注解〕 (1) 踵其事而增華:繼承前人事業,使之更加完善美好。見「踵事增華」。
投機取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然。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託生與民並行而不知其所之2>,汒3>乎備哉!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非其心不為。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謷然不顧;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天下之非譽,无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哉!我之謂風波之民。」 〔注解〕 (1) 夫子:指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
手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手和腳。漢.王襃〈四子講德論〉:「百姓征彸,無所措其手足。」《三國演義》第三○回:「袁紹收得烏巢敗殘軍馬歸寨,見于瓊耳鼻皆無,手足盡落。」
虛張聲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釋義︰猶「虛張聲勢」。見「虛張聲勢」條。 01.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卷一八.雜記》:「北方士夫朴有古風,不虛作聲勢。」 參考詞語︰偽張聲勢注音︰ㄨㄟˋ ㄓㄤ ㄕㄥ ㄕˋ漢語拼音︰wèi zhāng shēng shì釋義︰猶「虛張聲勢」。見「虛張聲勢」條。 01.清.張集馨《道咸宦海見聞錄.甲寅五十五歲》:「此股逆匪,繫合逃軍、逃盜、逃凶、銅船糧船水手,加以私梟、捻匪雜湊成群,不過十萬人耳。賊偽張聲勢,虛稱三十萬。」
磨杵成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磨杵作針注音︰ㄇㄛˊ ㄔㄨˇ ㄗㄨㄛˋ ㄓㄣ漢語拼音︰mó chǔ zuò zhēn釋義︰即「磨杵成針」。見「磨杵成針」條。 01.明.黃耀〈自監錄一〉:「耐心持久,如磨杵作針,不計歲月,此用功樣子也。」 02.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五.頤養部.行樂第一.夏季行樂之法》:「人非鐵石,奚堪磨杵作針;壽豈泥沙,不禁委塵入土。」 參考詞語︰鐵棒磨成針注音︰ㄊ|ㄝˇ ㄅㄤˋ ㄇㄛˊ ㄔㄥˊ ㄓㄣ漢語拼音︰tiě bàng mó chéng zhēn釋義︰猶「磨杵成針」。見「磨杵成針」條。 01.《黃繡球.第一○回》:「拼著些堅忍工夫,做到鐵棒磨成針的地位,看似發達得遲,實在收效最速...
反向作用(Reaction_formatio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陳億貞譯(2004)。普通心理學(Robert J. Sternberg原著)。台北市:雙葉書局。楊斐(2000)。一般常見的自我防衛機制。2009年7月24日,取自:台灣心理諮詢諮商網-心理教學園地教學網http://www.heart.net.tw/mind/defense.shtml
當務之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續資治通鑑.卷一四七.宋紀一四七.孝宗熙六年》:「竊謂明堂之禮,合宜復行,遠稽祖宗故事,近遵太上慈訓,實為當務之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