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3.12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狐假虎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狐狸與老虎同行,借老虎的威風嚇走百獸,卻使老虎誤信百獸乃狐狸而走。見《戰國策.楚策一》。後比喻憑恃有權者的威勢恐嚇他人、作威作福。《警世通言.卷三一.趙春兒重旺曹家莊》:「居中的人還要扣些謝禮,他把中人就自看做一半債主,狐假虎威,需索不休。」《文明小史》第三○回:「這些人只要等到署了個缺,得了個差使,就狐假虎威的發作起來了。」也作「狐虎之威」、「狐藉虎威」、「虎威狐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懷藏在心。如:「含悲銜恨」。《後漢書.卷四○.班彪傳下》:「兢大怒,憲不敢發,心銜之。」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
有條不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這篇典源的背景是殷帝盤庚欲從河北遷都至河南,引起臣民不悅,內容是一篇盤庚安民的訓辭,他說:我如今遷都,並非荒廢了先王的美德,只是你們隱藏了這個美德,不懼我這個君王。我內心非常清楚,只是拙於謀劃,以致造成你們的過失。就像網要繫在綱上,才能條理分明而不雜亂;農民從事田耕,只有努力耕作才會有豐收的道理一樣。後來「有條不紊」被用來指條理分明,有次序而不雜亂。
予取予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我這裡取用求索。語出《左傳.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專利而不厭,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後引申為任意取求,需索無度。宋.范仲淹〈淡交若水賦〉:「甘言者不可不,澡行者予取予求。」
劍拔弩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 《漢書.卷九九.王莽傳下》伊休侯者,歆長子也,為侍中五官中郎將,莽素愛之。歆怨莽殺其三子,又大禍至,遂與涉、忠謀,欲發。歆曰:「當待太白星出,乃可。」忠以司中大贅起武侯孫伋亦主兵,復與伋謀。伋歸家,顏色變,不能食。妻怪問之,語其狀。妻以告弟雲陽陳邯,邯欲告之。七月,伋與邯俱告,莽遣使者分召忠等。時忠方講兵都肄,護軍王咸謂忠謀久不發,恐漏泄,不如遂斬使者,勒兵入。忠不聽,遂與歆、涉會省戶下。莽令惲責問,皆服。中黃門各拔刃將忠等送廬,忠拔劍欲自刎,侍中王望傳言大司馬反,黃門持劍共格殺之。省中相驚傳,勒兵1>至郎署,皆拔刃張弩。更始將軍史諶2>行諸署3>,告郎吏4>曰:「大司馬5>有狂病,...
戰戰兢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懼而顫抖。形容戒懼謹慎的樣子。《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三折:「驀聽的人言馬嘶,威風也那猛勢,諕的我戰戰兢兢,慌慌張張。」
吳牛喘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1>吳2>牛望月則喘,使之苦3>於日,見月怖,亦喘之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2) 吳:指長江、淮水一帶的地區。 (3) 苦:痛苦。〔參考資料〕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滿奮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而無妻的人。通「鰥」。《詩經.大雅.烝民》:「不侮矜寡,不彊禦。」《禮記.禮運》:「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披荊斬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乘風破浪,篳路藍縷反義:縮不前,裹足不前辨似: 「披荊斬棘」及「乘風破浪」都有不困難,勇往直前的意思。 「披荊斬棘」側重於排除險阻;「乘風破浪」側重志向遠大。 披荊斬棘 乘風破浪 辨似例句 ○ ㄨ 我們的先民~,胼手胝足,終於開闢了台灣這片樂土。 ㄨ ○ 時代青年就要有~的雄心壯志,才能成大業,立大功。
愚公移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北山愚公苦於家門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攔出路,因而率領子孫挖掘土石,決心鏟平二山。後天帝為其真誠所感動,於是命夸蛾氏二子背負二山,移去他地。見《列子.湯問》。後以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不艱難,自能成事。如:「這件事確實不易,但如果效法愚公移山的精神,還怕不會成功嗎?」清.黃宗羲〈張蒼水墓誌〉:「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常人藐為說鈴,賢聖指為血路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