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訛言惑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詭詐的話迷惑群眾。《元史.卷八.世祖本紀五》:「癸丑,初建東宮,甲寅,誅西京訛言惑眾者。」也作「謠言惑眾」。
|
廣庭大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庭,寬大的廳堂。廣庭大眾指人數眾多的場合。《公孫龍子.跡府》:「使此人廣庭大眾之中,見侵侮而終不敢鬥,王將以為臣乎?」也作「大庭廣眾」、「廣眾大庭」。
|
群眾心理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眾心理學與集體行為心理學(collective behavior, collective psychology, mass psychology)近似,研究一群沒有組織的暴民(mobs)、群眾(crowds)、公眾(publics)或大眾(the mass)的行動與心理,是十九世紀末在法國與義大利發展出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歐洲大為流行,重要的理論發展者有法國的塔德(G. Tarde)與勒朋(G. Le Bon, 1841~1931)、義大利的席格希立(S. Sighele)、英國的麥獨孤(W. McDougall, 1871~1938)與池特(W. Trotter)等。
... |
牆倒眾人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人若一旦失勢,則眾人皆排擠、攻訐他。《紅樓夢》第六十九回:「他雖好性兒,你們也該拿出個樣兒來,別太過逾了,『牆倒眾人推』。」
|
鑠金眾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參「眾口鑠金」。見「眾口鑠金」條。
|
惑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迷惑眾人。《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師古恐其惑眾,斬了王浩。」《西遊記》第一○回:「趕他起身,不許在長安惑眾。」
|
眾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人的議論、意見。漢.蔡邕〈上封事陳政要七事〉:「誠當博覽眾議,從其安者。」《三國演義》第八○回:「陛下若不從眾議,恐旦夕蕭牆禍起,非臣等不忠於陛下也。」
|
一不拗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個人難以違抗眾人的意見。如:「一不拗眾,他只好接受下任理事的職位。」也作「一不扭眾」。
|
失學民眾補習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學民眾補習教育係民國三十八年以後在臺灣地區所實施的一種失學民眾的識字教育活動。民國三十八年政府遷臺以後,鑑於當時不認漢字、不會說國語之民眾高達百分之八十,基於國家建設的實際需要,乃決定進行大規模的識字教育運動。由臺灣省教育廳擬定實施計畫,以十三歲到四十五歲的失學民眾為對象。其做法就是在臺灣各地區普遍開設失學民眾補習班,簡稱民教班。
失學民眾補習教育分為初、高兩級。初級班修業四至六個月,高級班修業六個月至一年。但均得依地區環境的特殊性,選擇重要課程教學並縮短修業年限。民教班並無統一而固定的課程與教材,各班得依實際需要自行決定課程與編寫教材。民國四十年(1951)以後,改用臺灣... |
眾射之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眾矢之的」。見「眾矢之的」條。01.《明史.卷二三一.顧憲成等傳》:「贊曰:『……而名高速謗,氣盛招尤,物議橫生,黨禍繼作,乃至眾射之的,咸指東林。』」(源)02.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五.頤養部上.行樂.富人行樂之法》:「語云:『溫飽之家,眾怨所歸。』以一身而為眾射之的,方且憂傷慮死之不暇,尚可與言行樂乎哉!」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