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4.96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埋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才能被忽略,無法施展。[例]只要是有能力的人,絕不會被埋沒。
神經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應周遭的各種環境產生適當的反應。<註1> 中樞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是身體的控制中心,主要是由腦與脊髓所構成,身體上的上百萬條神經,能將訊息傳出或傳入神經系統。腦--腦是體內主宰大部分活動的器官,也是唯一能夠透過「智慧」行動的器官,一個正常成人的大腦約有1.3到1.4公斤重, 其中約包含了上千億的神經細胞以及數以兆計的神經膠質細胞,腦主要可以分成:大腦、小腦、中腦、橋腦、延腦與腦幹。脊髓--脊髓是一條從腦延伸下來,包裹在脊椎骨內的神經組織,脊髓接收身體各部位的神經衝動,將訊息傳遞到腦或者是直接在脊髓內處理。周...
蜻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地,等潮濕的翅膀便乾後,就會奮力地往天空飛去囉。(註1) 退化的足蜻蜓的3對角都很細弱,因為牠們主要是靠飛行來進行一切活動,腿和腳的功能已經逐漸退化,不能走了。但其實蜻蜓的腳還是有功能的,牠們腳上都還有鋒利的鉤刺,這些小鉤刺可以幫助牠們在空中捕食活動時,能夠騰空抓住其他飛蟲,使得飛蟲難以逃脫。(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蜻蜓英文關鍵字: dragonfly 參考書目註1:奇妙的昆蟲世界,金順漢編著,三采文化出版,2003,頁54-57。註2: 動物百科,姚啟久編著。漢宇國際文化,2008,頁62。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數...
百戰百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每戰必勝。[例]只要是他領軍,必定百戰百勝。
水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表示牠們的領地範圍。水獺的也沒有固定的繁殖期,任何時期幼兒水獺都能夠誕生。(註1) 大水獺大水獺主要是世界上最長的水獺,只是牠的體重比不上水獺,主要生活都在河流上和茂密森林的沼澤裡,通常以魚為食。大水獺的皮毛非常珍貴,由於人類的獵殺,現在大水獺已經越來越罕見,牠們大多在白天活動,也因為叫聲非常響亮,所以很容易被人類發現。(註2) 歐亞水獺主要分布在河流湖泊中或是多岩石的海岸邊,以青蛙和魚為主食,同時也捕食野兔等陸地上的動物。這種水獺通常在夜間活動,在河岸上挖掘洞穴棲身和繁殖後代。水獺是在水中捕食的肉食性動物,有著柔軟靈...
成就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據相同的樣本,因此不同學科無法比較。 診斷測驗是在綜合測驗和單科成就測驗實施完才進行的診斷測驗,主要是針對學習的缺點進行測驗,以分析學生學習困難的困難所在或是原因,做為補救教學的依據。可使用在:診斷學生所造成的錯誤的類型;使教師了解學習過程中重要成分、困難及技能;提供補就的程序。然而可能因為測驗題數少,因此信度低,或是因為測驗分數彼此相關過高,而難以達到不同診斷。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成就測驗英文關鍵字:Achievement Test 參考資料註1. 郭生玉(2010,三版)。教育測驗與評量(頁559~569)。臺北市...
體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砍手(沙烏地阿拉伯等),抽打背部和砍手都是男女通用。 東亞體系 中國中國古代多朝的法制都有體罰,主要是打屁股,也有打背部和大腿的。班固《漢書•東方朔傳》:「上令倡監榜舍人,舍人不勝痛,呼謈。朔笑之曰:「咄!口無毛,聲謷謷,尻益高。」舍人恚曰:『朔擅詆欺天子從官,當棄巿。』上問朔:『何故詆之?』對曰:「臣非敢詆之,乃與為隱耳」。上曰:『隱雲何?』朔曰:『夫口無毛者,狗竇也;聲謷謷者,鳥哺鷇也;尻益高者,鶴俛啄也。』」寫到漢武帝劉徹的親信郭舍人被打屁股的情形。主要用於男性,行刑時受刑人往往還要脫掉褲子,光著屁股,明代的廷杖...
感恩圖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激他人的恩德而設法報答。[例]做人要是不知感恩圖報,豈不與禽獸一樣?
文化再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透過系統的生產與再生產本身存在的條件,藉由文化再製完成,才能促成社會再製。→傳統社會中,社會再製主要是依賴家庭的經濟財富,但是近日的社會再製,則是間接地透過學校教育實行,藉由教育制度來維持和傳遞制度的合法性,亦即在治是以不同形式的字本進行競逐,不只限於經濟資本,讓社會再製能更順利地完成於隱藏關係中。Ex.學術證書的頒發、考試評量……等
拌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爭吵、鬥嘴。《紅樓夢》第三一回:「姑娘到底是和我拌嘴呢?是和二爺拌嘴呢?要是心裡惱我,你只和我說,不犯著當著二爺吵。」《紅樓夢》第六四回:「這些大娘們,噯!那一個是安分的,每日不是打架,就拌嘴,連賭博偷盜的事情都鬧出兩三件來了。」也作「拌嘴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