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玲瓏剔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比喻詩文結構精巧明晰。《野叟曝言》第二七回:「大爺提起筆來,詩詞歌賦,頃刻而成。做得玲瓏剔透,變化出奇。」也作「剔透玲瓏」。
風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指《詩經》中的〈國風〉;騷,指《楚辭》中的〈離騷〉。《宋書.卷六七.列傳.謝靈運》:「原其飇流所始,莫不同祖〈風〉、〈騷〉。」後用「風騷」泛指詩文之事。唐.高適〈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詩:「晚晴催翰墨,秋興引風騷。」宋.蘇舜欽〈奉酬公素學士見招之作〉詩:「留連日日奉杯宴,殊無閒隙吟風騷。」
返老還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返老還童」原作「反老為少」。何遜(?∼西元518),南朝梁詩人,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字仲言,官至廬陵王記室。能詩文,文章與劉孝綽並稱,世號「何劉」。在〈神仙〉一文中,何遜敘述神仙的生活,認為他們能夠把醜陋的相貌變美麗,又可以從衰老變回年輕。後來「返老還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年紀雖大,卻像年輕人一樣精力充沛。「返老還童」較早的書證是出自於《雲笈七籤.卷六○.諸家氣法》:「日服千嚥,不足為多,返老還童,漸從此矣。」在晉朝葛洪所著的《神仙傳》裡,另外記載了一個關於「返老還童」的故事。淮南王劉安是漢朝的貴族,他雖然享盡榮華富貴,可是仍想要長生不老,得道成仙。有一天,有八個老人前來...
島瘦郊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詩人賈島和孟郊的詩多峭冷、枯瘦之詞,故稱為「島瘦郊寒」。後亦用以形容詩文類似賈、孟二者的意境和風格。宋.朱熹〈次韻謝劉仲行惠筍〉詩二首之二:「君詩高處古無詩,島瘦郊寒詎足差。」也作「郊寒島瘦」。
口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口中念出而不用筆墨起草的詩文,稱為「口占」。《漢書.卷八三.朱博傳》:「博口占檄文。」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口占一絕,為君送行。」也稱為「口號」。
情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景、境界。[例]研讀詩文,除了要瞭解字詞的意義外,更要品味其中的情境。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768~824)字退之,唐河陽人。通六經百家之學,崇儒闢佛老,文章自成一家,為後世治古文者所取法。官至吏部侍郎。祖先世居昌黎,因此自稱為昌黎韓愈。卒諡文,宋代元豐年間追封為昌黎伯,世稱為「韓昌黎」。門人編次其詩文為《昌黎先生集》。
珠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優美的詩文。唐.方干〈贈孫百篇〉詩:「羽翼便從吟處出,珠璣續向筆頭生。」元.無名氏《醉寫赤壁賦》第一折:「俺夫人聞知蘇軾胸懷錦繡,口吐珠璣,有貫世之才。」
鄭愁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和中心,事實上是圍繞著「傳統的任俠精神」、和「無常觀」這二個主題。能觸及他這兩個中心命題,而對他的詩文進行評論的人實則少之又少。對於創作新詩的竅們,他認為「感性」最重要,他鼓勵年輕人如果要想寫好新詩,就要多讀史書、多讀地理、多聽音樂、多看些展覽,多一些生活體驗,才能使詩作豐富感性 資料來源[1]維基百科-鄭愁予[2]奇摩知識-鄭愁予康熙圖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109702211
深居罕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深居簡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愈(西元768∼824),字退之,通六經百家之學,創作頗多;崇尚儒學,排斥佛老思想。唐代由於佛教鼎盛。因此,當時的文人及達官貴人,多與僧侶往來,互贈詩文。〈送浮屠文暢師序〉就是韓愈贈予僧侶文暢的文章。文中表達了他一貫擁護儒家仁義道統的立場。他認為:在天下未教化之初,人民和禽獸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後來聖人出現,治理天下,因為施行仁義和禮樂刑政,人民才得以安逸的生活,也正因為仁道,才能世世代代相傳而固守著傳統的文化,就像鳥兒,一低頭就是要覓食;一抬頭,就會環顧四方;野獸們藏身在隱僻的深山,很少出來活動。這都是因為害怕其他的動物會傷害自己,因而時時提高警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