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051.205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毀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詆毀中傷。唐.李翶〈答韓侍郎書〉:「前人既非賢良,遂反相毀損者,亦有其人矣!」也作「毀傷」。
放浪無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放蕩不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放蕩不羈」係由「放蕩」及「不羈」二語組合而成。 「放蕩」是出自《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東方朔是西漢武帝時文武雙全的傑出人物。武帝即位初年,徵召天下賢良方正和具有文學才能之人,各地士人、儒生紛紛上書應聘,東方朔也在其中。武帝看了東方朔的自薦書後,讚賞他的氣概,就命令他在公車署中待詔,俸祿不多,也得不到武帝的召見。後來因為他臨危不懼,機智應變,不畏君權的作風,被任命為常侍郎、太中大夫,得到武帝的信任。此處是說東方朔上書給武帝,提出耕戰以強國的建議,並且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官職而申訴。其行文用語可比美商鞅、韓非,「指意放蕩」─語意流暢而不受拘束...
瞠目作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殆開之不廣,取之不明,勸之不篤。傳曰:「土之美者善養禾,君之明者善養士。」中人皆可使為君子。詔書進賢良,赦小過,無求備,以博聚英俊。如近世貢禹,以言事忠切蒙尊榮,當此之時,士厲身立名者多。禹死之後,日日以衰。及京兆尹1>王章2>坐言事誅滅,智者結舌,邪偽並興,外戚3>顓命4>,君臣隔塞,至絕繼嗣5>,女宮作亂6>。此行事之敗,誠可畏而悲也。 〔注解〕 (1) 京兆尹:漢代轄治京兆地區的行政長官,職權與俸祿與郡守相當。後亦借指京師地區的行政長官。 (2) 王章:?∼西元前24,西漢人,字仲卿。以文學為官,稍遷至諫大夫,敢直言,後遷司隸校尉,官至京兆尹,被帝舅王鳳所陷,下獄死。 (3) 外...
眾腋成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集腋成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墨子主張舉拔賢人,一定要打破等級制度,將尚賢真正落實在政治上。賢良之士是國家之寶,要治國,先要萃集精英、廣納賢士,因為「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意思是江河裡的水,不是從一個源頭流下來的,價值千金的白色狐裘,也不是由一隻狐狸腋下的白毛積成的。狐狸雖不見有純白者,然將一隻隻狐腋下的一小塊純白毛皮,聚集起來之後,便可縫製成一件純白狐裘,輕柔難得,至為珍貴。所以墨子便用此來說明賢良之士的多寡,影響到國家的強弱興衰,所以國君應該親近人才,尊重人才...
不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依次序、不按常規。《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武帝初即位,徵天下舉方正賢良文學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宋.歐陽修〈論臺諫官唐介等宜早牽復劄子〉:「臣材識庸暗,碌碌於眾人中,蒙陛下不次拔擢,置在樞府。」
氐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氐族與羌族。三代以前即已名見史冊。氐與羌族類繁多,關係密切,故常連用,漢時始分稱,氐居國境之西及西南部,羌居西境,並伸至西域。秦漢時為西南夷的一部分,今則歸屬藏族系。《詩經.商頌.殷武》:「昔有成湯,自彼氐羌。」漢.武帝〈賢良詔〉:「北發渠搜,氐羌來服。」
朋比作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批判,反遭奸宦構陷,被捕入獄者數百人,而校尉李膺、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均被殺。前後共兩次,朝中賢良盡失,史稱為「黨錮之禍」。錮,音ㄍㄨˋ。 (5) 訖:窮盡、消滅。 (6) 朋比:一群人彼此勾結集黨營私。 (7) 構毀:設計陷害、毀謗。
馮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漢安陸(今陝西省咸陽縣東)人。文帝時為中郎署長,昭雪雲中守魏尚削爵之冤,武帝時舉賢良,年九十餘,不能復為官,乃以其子為郎。
任勞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任勞任怨」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任勞任怨」係由「任勞」及「任怨」二語組合而成。 「任勞」出自漢.桓寬《鹽鐵論.刺權》。漢昭帝始元六年,郡國賢良文學之士在討論鹽鐵官營等政策同時,也強調公卿必須「蒙其憂,任其勞」,負起整飭吏治的重責。 「任怨」則出自《漢書.卷九三.佞幸傳.石顯》。元帝時石顯竊權干政,十分得勢。他了解自己樹大招風,深怕元帝一旦聽信左右抨擊自己,就危險了。所以,他採取預防措施。因為石顯常出宮到各官署辦事,所以他就向元帝請求:「有時出宮辦事,回宮太晚,宮門已經關閉,我可不可以說奉陛下之命,請守吏開門?」元帝允許。有一天,石顯故意回來得很遲,宣稱元帝詔令,喚開宮門。...
因公假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撫恤。這個舉動引來與王莽勾結的朝臣杜業的不悅,便上書進諫,說翟方進當權之時,作威作福,結黨營私,排擠賢良之士,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的私利,這樣的人應該嚴懲以儆天下,不宜賞賜厚葬。出現「假公濟私」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假借公家的名義以謀取個人的私利。出現「假公濟私」的書證如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一折:「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他假公濟私,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