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06.26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得隴望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貪得無厭,不知滿足。參見「既得隴,復望蜀」條。《紅樓夢》第四八回:「香菱笑道:『好姑娘,你著這個工夫,教給我作詩罷!』寶釵笑道:『我說你得隴望蜀呢!』」
甚囂塵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成公十六年》載,春秋時,魯成公十六年,楚出兵援救鄭,和晉軍在鄢陵遭遇。楚軍著清晨開拔到晉軍營前,並且部署好陣勢。楚共王登上巢車察看晉軍的情況,太宰伯州犁陪在身後負責解說各種徵候。其中,楚共王說:「晉軍甚囂且塵上矣。」也就是說:「晉軍營裡喧譁嘈雜,塵沙飛揚。」伯州犁解釋說:「這是晉軍正在填滿水井,鏟平爐灶的徵候,代表他們即將行動。」所以「甚囂塵上」原來是指晉軍作戰前的準備情況。後來「甚囂塵上」被用來形容傳聞四起,議論紛紛。如《續孽海花》第三三回:「常肅道:『我才剛說的,因為時世艱難,風潮震盪,內憂外患,相逼而來,瓜分之聲,甚囂塵上。』」 亦用來指極為猖狂、囂張。如:「當前社會關說之風...
斬釘截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雲居禪師,本姓王,師諱道膺,唐末幽州薊門玉田人。是洞山良价禪師的傑出弟子,曹洞宗的第二代。道膺住在江西雲居山,僧眾很多。一年秋天,雲居禪師忽然感覺身體不適,他弟子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告訴弟子們:生與死是很平常的事,大家不必太過憂慮。今後大家處理事情,一定要「斬釘截鐵,莫違佛法」。就是說做事要果斷堅決,不要違反佛法。並將生死置於度外,就像如來佛一樣,「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凡事合宜就好,各取所需,不必多取。後來「斬釘截鐵」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說話辦事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落井下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乘人之危,火打劫反義:雪中送炭,錦上添花,濟困扶危辨似: 「落井下石」及「乘人之危」都有人危難時加以傷害的意思。 「落井下石」側重於當人危難時加以打擊陷害,使其陷入更糟的情況;「乘人之危」則側重於人危難時,用不正當的手段求取自己的利益。 落井下石 乘人之危 辨似例句 ○ ㄨ 他都已經被害得這麼慘了,你還~! ㄨ ○ 在火場中,居然還有人~,將人家搶救出來的東西偷走。
完璧歸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得頭髮豎立,頂起帽子,便以要擊碎和氏璧來威脅秦王。秦王沒有辦法,只好答應他齋戒五天的要求。藺相如就著五天的緩衝時間,暗中派人將和氏璧送回趙國。秦王發覺,已經來不及挽回,為了顯示自己的度量大,只好放藺相如回到趙國。「完璧歸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物歸原主。
朝令夕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糧食半價賣出,沒存糧的只得用加倍的利息向人借貸,或者賣掉田地房屋,甚至賣掉自己親生的兒孫來還債。商人著需用很急的時候,將積存的貨物賣掉,獲得暴利。這種情形嚴重的影響到當時的農業生產。所以鼂錯向漢文帝上了一篇〈論貴粟疏〉,力陳農業是立國的根本,朝廷應當抬高糧食的價值,鼓勵人民從事耕種,並讓有錢的商人捐糧買爵。國家有了充足的存糧,賦稅就可減輕,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就會富強安樂。後來「朝令夕改」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政令、主張或意見反覆無常。出現「朝令夕改」的書證如《舊唐書.卷一一五.柳公綽列傳》:「長慶元年,罷使,復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時河朔復叛,朝廷用兵,補授行營諸將,朝令夕改...
乘風破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著風,破浪前進。#語本《宋書.卷七六.宗愨列傳》。後亦用「乘風破浪」比喻人志向遠大,不畏艱難,奮勇前進。 △「披荊斬棘」
褚士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運動。對於上班族來說,旅行是奢侈的享受,更是一年一度最教人期待的大事,因為一般人沒錢、也沒閒,只有著一年7天、10天的年假,脫離煩悶的工作環境,一圓海外旅遊的夢想。不過,對於褚士瑩來說,生活是與旅行畫上等號的,不必等待一年7天的年假,也不需要精打細算荷包的經費,反正他的工作就是必須旅行。每個人都有「夢想」,但是多數人在面對現實生活時,總會把夢想埋在心裡的最底層。希望環遊世界的人,會告訴自己:「等我退休,存夠錢了,再來圓夢吧!」這一股總是無法實現的夢想,讓很多人老覺得生活不太平衡。小時候住在高雄左營的褚士瑩,躺在家裡的...
雷厲風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léi lì釋義︰即「雷厲風行」。見「雷厲風行」條。 01.宋.蔡戡〈水調歌頭.擁節出閩嶠〉詞:「良時,攄豹略,勇聲歡。風飛雷厲,威行逆虜膽生寒。」
苦心孤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5.《文明小史》第六○回:「諸公具此聰明,具此才力,現在都想這個出洋機會,圖個進身之階,這也是諸君的苦心孤詣,兄弟何敢辜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