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出言不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講話傲慢無禮。《三國演義》第二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喻世明言.卷三一.鬧陰司司馬貌斷獄》:「八歲縱筆成文,本舉他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不遜,沖突了試官,打落下去。」也作「出言無狀」。
排山倒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排山倒海」條。 01.《魏書.卷五四.高閭列傳》:「昔世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騎數十萬南臨瓜步,諸盡降,而盱眙小城,攻而弗克。」 參考詞語︰迴山轉海注音︰ㄏㄨㄟˊ ㄕㄢ ㄓㄨㄢˇ ㄏㄞˇ漢語拼音︰huí shān zhuǎn hǎi釋義︰猶「排山倒海」。見「排山倒海」條。 01.唐.李白〈憶舊遊寄譙元參軍〉詩:「迴山轉海不作難,傾情倒意無所惜。」 參考詞語︰倒海排山注音︰ㄉㄠˇ ㄏㄞˇ ㄆㄞˊ ㄕㄢ漢語拼音︰dǎo hǎi pái shān釋義︰即「排山倒海」。見「排山倒海」條。 01.元.方回〈送丘正之海鹽州教授〉詩二首之二:「去年七月朔風潮,倒海排山蜃鱷驕。」
得不償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漢書.卷八七.西羌傳》論曰:「……自西戎作逆,未有陵斥上國若斯其熾也。和熹以女君親政,威不外接。朝議憚兵力之損,情存苟安。或以邊州難援,宜見捐棄;或懼疽食浸淫,莫知所限。謀夫回遑,猛士疑慮,遂徙西河四之人,雜寓關右之縣。發屋伐樹,塞其戀土之心;燔破貲積,以防顧還之思。於是諸將鄧騭、任尚、馬賢、皇甫規、張奐之徒,爭設雄規,更奉征討之命,徵兵會眾,以圖其隙。馳騁東西,奔救首尾,搖動數州之境,日耗千金之資。至於假人增賦,借奉侯王,引金錢縑綵之珍,徵糧粟鹽鐵之積。所以賂遺購賞1>,轉輸勞來2>之費,前後數十巨萬。或梟剋酋健,摧破附落,降俘載路,牛羊滿山。軍書未奏其利害,而離叛之狀已言矣。故得不酬...
聞雞起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元帝拜為侍中太尉。劉琨忠於晉室,負重望,為段匹磾所忌被殺。 (3) 司州:晉代地名,統有河東等十二,地約在今河南省及山西省西南部。 (4) 主簿:為漢代以來通用的官名,主管文書簿籍。 (5) 綢繆:緊密纏繞,形容親密。 (6) 蹴:音ㄘㄨˋ,踢。
相敬如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列傳.龐公》:「龐公者,南襄陽人也。居峴山之南,未嘗入城府。夫妻相敬如賓。」
子虛烏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諫。奏之天子,天子大說。 〔注解〕 (1) 相如:司馬相如(西元前179∼前117),字長卿,漢蜀成都人。為人口吃而善著書,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後稱病免官。復以子虛賦得武帝賞識,又作上林賦以獻,拜為郎。後奉使西南,轉遷孝文園令。相如之賦,詞藻瑰麗,氣韻排宕,為漢賦辭宗,影響當代及後世甚鉅。亦稱為「馬相如」。 (2) 子虛:司馬相如〈子虛賦〉中的虛構人物,為楚國的使臣。以「子虛」為名,取其虛言義,表所言者皆虛假不真實。 (3) 為楚稱:稱道楚國的盛況。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4) 烏有:司馬相如〈子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坑、壕溝。亦指護城河。如:「溝塹」。《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使高壘深塹,勿與戰。」《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夏四月,大赦,詔諸縣治城郭,起譙樓,穿塹發渠,以備盜賊。」
名落孫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朝時吳地有個讀書人叫孫山,他很聰明,生性風趣幽默,又頗有才氣,因此人家都叫他做「滑稽才子」。有一年,他要到別參加考試,因為同鄉某人的兒子也要參加,於是就作伴前往。放榜的結果,同鄉人的兒子並沒有考取,而孫山則是名列榜單的最後一名。等孫山先起程回鄉後,同鄉人向他探問自己的兒子考得如何,孫山回答說:「榜上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而你的兒子更落在孫山的後面呢!」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名落孫山」,用來暗喻應考者落於榜單之外,指應考不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的學校名稱。如:「庠」、「邑庠」。《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學則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倫也。」《荀子.大略》:「立大學,設庠序,脩六禮,明十教,所以道之也。」
氣宇軒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氣宇」:晉.王隱《晉書》(據《三國志.卷五三.吳書.張嚴程闞薛傳.薛綜》裴松之注引)瑩1>子兼,字令長,清素有器宇,資望故如上國2>,不似吳人。歷位二宮丞相長史。元帝踐阼,累遷丹楊尹、尚書,又為太子少傅。自綜至兼,三世傅東宮。 〔注解〕 (1) 瑩:薛瑩(?∼西元282),字道言,三國吳沛人。初為秘府中書郎,後為散騎中常侍。孫皓立,為左執法,遷選曹當書,領太子太傅。後因事下獄,徒廣州。因其博學善文,復召為左國史。吳亡入晉,為散騎常侍。 (2) 上國:春秋時南方吳、楚等國對中原諸侯的尊稱。 2、「軒昂」:《三國志.卷四六.吳書.孫破虜討逆傳.孫堅》邊章、韓遂作亂涼州,中郎將董卓拒討無...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