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80.03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瀰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流盛滿的樣子。《詩.邶風.新臺》:「新臺有泚,河水瀰瀰。」
個別差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完全相同的兩人,即使是形貌相當接近的同卵雙生子也不會完全相同。不論是西方先哲或是東方先賢先聖都已指出人與人間個別差異的存在。如柏拉圖就認為人的天賦和後天生活環境的不同,形成個人之間的差異;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理想,其中「因才」兩字指出因應個別差異的重要性。 延伸閱讀在科學上。作先對個別差異進行分析的學者,首推法國心理學家比奈(A. Binet)和哥達德(H. Goddard),他們在1895年發表〈個別心理學〉一文<奠定個別差異的立論基礎。五年後,第一本探討個別差異的心理學專著《個別差異心理學》於1900年...
理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辨別是非、利害及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思維。[例]他受不了這個嚴重的打擊,整個人已失去理智而崩潰了。
同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道而走,結伴而行。《詩.邶風.北風》:「惠而好我,攜手同行。」《儒林外史》第三九回:「既然如此,我也是投軍去的,便和你同行,何如?」
各得其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各獲所需,各如所願。語出《易.繫辭下》:「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後比喻每個人或每件事物都得到合適的安排。《戰國策.秦策三》:「富貴顯榮,成理萬物,萬物各得其所。」《紅樓夢》第五八回:「當下各得其所,就如倦鳥出籠,每日園中遊戲。」
吐氣揚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揚眉吐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韓朝宗是唐玄宗時的一名官員,因為曾任荊州長史,人稱「韓荊州」。他十分樂於提拔後進,常向朝廷推薦有能力的年輕人,當時的讀書人都希望能進入他的門下,期盼有朝一日為朝廷所用。唐代有名的詩人李白也和其他人一樣,希望能受到韓荊州的重視,於是毛遂自薦,寫了封自我推薦的信給他,說韓公地位崇高,聲譽極佳,大家都以韓公的評價為用人標準,所以表明自己有心效力,希望韓荊州給他一個機會,讓他能夠「揚眉吐氣」,擺脫抑鬱許久的境況,有得志顯貴的一天。後來「揚眉吐氣」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擺脫長期壓抑後的暢快神情。
通行無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過順暢,沒有受到任何的阻礙。如:「這一條路已築成,可以通行無阻了。」
鐃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古代銅製擊樂器。形制相似,而稍有區別。圓形,中間有凸起部分,每付兩片,演奏時兩片相擊發聲。但鐃和鈸中間凸起部分,大小不同,鐃的凸起部分小、而鈸的凸起部分大。在音質上,鐃發音較響亮,餘音較長;鈸發音較渾厚、餘音較短。明清以來,民間流行的十番鑼鼓,在配器上充分利用鐃和鈸各自的特點,造成豐富的音響效果。現在的鐃和鈸已發展成多種形式,是各種戲曲和秧歌舞的重要伴奏樂器之一。在吹打樂隊中,特別在十番鑼鼓的合奏中扮演重要角色。
假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科學家提出解釋事象的主張而尚未證明的,稱為「假設」。一證明,便成為科學理論而不復是假設。也稱為「假定」。
同氣相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相同性質的事物互相感應。語出《易.乾卦.文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後比喻志趣相同的人很投合,自然結合在一起。明.朱權《荊釵記》第五齣:「解綬歸來為至友,果然同氣相求。」也作「同類相呼」、「同類相求」。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