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火熱水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深火熱」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梁惠王下》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1>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2>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3>是也。以萬乘之國4>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5>,以迎王師,豈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6>而已矣。」 〔注解〕 (1) 燕: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2) 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
不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取。《文選.任昉.百辟勸進今上牋》:「不習孫吳,遘茲神武。」
無地自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矯1>魏王2>令,奪晉鄙3>兵以救趙4>,於趙則有功矣,於魏則未為忠臣也。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於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 〔注解〕 (1) 矯:詐稱、假託。 (2) 魏王:指魏安釐王。魏,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後滅於秦。 (3) 晉鄙:戰國時魏國人,生卒年不詳。安釐王時將軍。 (4) 趙: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後滅於秦。
脂膏不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末年天下擾亂,唯有河西安定,姑臧縣富裕繁盛。主其事者不盈數月輒至豐積。然孔奮在位四年,不因亂世而趁機掠財,反清廉自守,因此財產無所增而反被譏笑。見《後漢書.卷三一.孔奮傳》。後比喻人在可以致富的時候,廉節不取,不趁機取財。
水深火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水深火熱」之典源,提供參考。 《孟子.梁惠王下》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1>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2>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3>是也。以萬乘之國4>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5>,以迎王師,豈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6>而已矣。」 〔注解〕 (1) 燕:周代姬姓諸侯國,故址在今河北、遼寧及韓國北部。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秦所滅。 (2) 武王:即周武王。姓姬名發,文王之子,生卒年不詳。因商紂暴虐無道,...
客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受僱幫忙工作的臨時工人。《三國志.卷一一.魏書.管寧傳》「動見楷模焉」句下裴松之注引《魏略》:「飢則出為人客作,飽食而已,不取其直。」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八.如是我聞》:「曰客作張珉,昨夜村外守瓜田,今早已失魂不語。」也稱為「客子」。
作模作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裝模作樣」之典源,提供參考。 《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道流1>,真佛無形,真法無相。爾2>秖3>麼幻化上頭作模作樣,設求得者,皆是野狐精魅4>,並不是真佛。是外道5>見解。夫如真學道人,並不取佛,不取菩薩羅漢,不取三界殊勝,迥無獨脫,不與物拘。乾坤倒覆,我更不疑;十方諸佛現前,為一念心喜;三塗地獄頓現,無一念心怖。緣何如此?我見諸法空相,變即有,不變即無。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夢幻空花,何勞把捉! 〔注解〕 (1) 道流:道士之輩。 (2) 爾:你。 (3) 秖:通「祇」,只是。 (4) 野狐精魅:狐精妖魅。指那些裝模作樣、假裝得道之人。 (5) 外道:不正的派別。
跌而不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蹶不振」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劉向《說苑.卷一六.談叢》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迎,反受其殃。天地無親,常與善人。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一噎1>之故,絕2>穀不食;一蹶3>之故,卻足4>不行。心如天地者明,行如繩墨者章。 〔注解〕 (1) 噎:音|ㄝ,食物塞住咽喉,氣透不過來。 (2) 絕:拒絕。 (3) 蹶:音ㄐㄩㄝˊ,顛仆、跌倒。 (4) 卻足:畏縮不敢再跨出腳步。卻,退後。
格格不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兄長提起劉文潛,以為他必不是個庸碌之輩,後來才知道事實並非如此。他認為劉文潛在滿足自己的私慾上,無所不取,絲毫沒有畏懼;但是論到誠意正心等道德修養時,就顯得抵觸而不能相合,並以此自謂為光明公正。後來「格格不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抵觸阻隔而不相合。
禍稔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