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7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禍生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
釁發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
禍興蕭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1>也,相2>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3>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4>於邦內。吾恐季孫5>之憂,不在顓臾6>,而在蕭牆7>之內也。」 〔注解〕 (1) 由與求:由,仲由(西元前542∼前480),春秋魯國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親孝。仕衛,死於孔悝之難。富政治長...
五月披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貧困隱逸。參見「披裘負薪」條。北周.庾信〈小園賦〉:「三春負鋤相識,五月披裘見尋。」唐.李白〈杭州送裴大澤赴廬州長史〉詩:「五月披裘者,應知不取金。」
慧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本指智慧的業緣,後多指對經典義理的研讀。《維摩詰所說經.卷上》:「知一切法,不取不捨,入一相門,起於慧業。」清.侯方域〈與槁木大師書〉:「夫慧業之與貪業雖稍不同,其為業一也。」清.龔自珍〈人月圓〉:「三生慧業,萬古才華。」
據經引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引經據典」。見「引經據典」條。01.明.李贄《焚書.卷一.書答.復宋太守》:「苟不取陳語以相證,恐聽者益以駭愕,故凡論說,必據經引傳,亦不得已焉耳。」 
妝模做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裝模作樣」之典源,提供參考。 《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道流1>,真佛無形,真法無相。爾2>秖3>麼幻化上頭作模作樣,設求得者,皆是野狐精魅4>,並不是真佛。是外道5>見解。夫如真學道人,並不取佛,不取菩薩羅漢,不取三界殊勝,迥無獨脫,不與物拘。乾坤倒覆,我更不疑;十方諸佛現前,為一念心喜;三塗地獄頓現,無一念心怖。緣何如此?我見諸法空相,變即有,不變即無。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以夢幻空花,何勞把捉! 〔注解〕 (1) 道流:道士之輩。 (2) 爾:你。 (3) 秖:通「祇」,只是。 (4) 野狐精魅:狐精妖魅。指那些裝模作樣、假裝得道之人。 (5) 外道:不正的派別。
順吾者生,逆吾者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順從我的就能生存,違抗我的就會滅亡。《三國演義》第六○回:「吾視天下鼠輩猶草芥耳。大軍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順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
無穴可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矯1>魏王2>令,奪晉鄙3>兵以救趙4>,於趙則有功矣,於魏則未為忠臣也。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於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 〔注解〕 (1) 矯:詐稱、假託。 (2) 魏王:指魏安釐王。魏,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南省北部、山西省西南部一帶,後滅於秦。 (3) 晉鄙:戰國時魏國人,生卒年不詳。安釐王時將軍。 (4) 趙:戰國時七雄之一。約統有今河北省南部及山西省北部一帶,後滅於秦。
逆家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逆君叛國的人。《孔子家語.卷六.本命解》:「女有五不取:逆家子者,亂家子者,世者有刑人子者,有惡疾子者,喪父長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