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失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對人的表情、態度不莊重。《禮記.表記》:「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
披髮入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披頭散髮進入山中,引申為隱居不出仕。《三國演義》第五六回:「孤與劉璋,皆漢室宗親,安忍背義而取西川?若汝東吳端的取蜀,吾當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聊齋志異.卷九.王子安》:「從此披髮入山,面向石壁,再有以且夫、嘗謂之文進我者,定當操戈逐之。」
立於不敗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處於不敗的位置。比喻掌握優勢。《孫子.形篇》:「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宋.辛棄疾〈論阻匯為險須藉兩淮疏〉:「古之為兵者,謂其勢如常山之蛇,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擊其身則首尾俱應,然後其兵立於不敗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才智。《說文解字.言部》:「諝,知也。」《周禮.秋官.大行人》「屬象胥」句下唐.賈公彥.疏:「胥讀為諝者,欲取諝為才智之意也。」《文選.陸機.辯亡論上》:「謀無遺諝,舉不失策。」
敬小慎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敬,小心慎重。敬小慎微指審慎小心的對待細微的事情。《淮南子.人間》:「聖人敬小慎微,動不失時,百射重戒,禍乃不滋。」後多用以形容過分謹慎小心,絲毫不敢粗心大意。也作「謹小慎微」、「慎小謹微」。
衰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頹喪、不振作。「頹」文獻異文作「穨」。《三國志.卷一一.魏書.田疇傳》:「漢室衰穨,人懷異心,唯劉公不失忠節。」
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本十九萬餘件。硃諭、硃批,是雍正勤於政事的最好紀錄,也是雍正才思與政治才能的結合。總結的說:雍正,不失為一位有學問的君主,其文思敏銳、思路清晰。在文的方面,表現在:諭、詔、冊、論、記、序、雜著、題詞、贊、題跋,以及碑文和祭文等方面。此中,最著名的當屬他的散文式上諭(《上諭內閣》)和批諭(《硃批諭旨》),但主要內容皆屬政治方面。   勤奮皇帝雍正在繼位時已五十歲,加上在藩邸的時間長,常被康熙委辦政務或者外派賑災等歷練不少,因而使他對人情世故有深切了解。除了「洞悉下情」外,對於政治實施情況與官場百態也是「深知灼見」。這對於...
匕鬯不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匕,勺子;鬯,香草釀的酒。「匕鬯不驚」指祭祀儀式雖繁雜卻匕鬯不失。語本《易經.震卦》:「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後比喻軍隊軍紀嚴明,能不擾民。
循次漸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循序漸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循序漸進」原作「循次而進」,見於唐代文人韓愈的〈答竇秀才書〉。韓愈在給竇秀才的信中說道:你是個青年才俊,文采豐富,意氣風發。憑著如此優越的條件,當朝廷廣招人才時,應該可以獲得一官半職,即使未遇良好機緣,「循次而進,亦不失萬一於甲科」。也就是說,即使這樣平平穩穩,一步一步地來,至少登進士第是沒問題的。後來「循序漸進」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按照一定的次序與步驟逐漸推進。宋代大儒朱熹〈答邵叔義書〉一文中談到作學問的方法時便曾說道:「讀書窮理,積其精誠,循序漸進,然後可得,決非一旦慨然永歎,而躐等坐馳之所能至也。」意思就是說:作學問必須靠誠心誠意...
同心戮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曰:「聿2>求元聖,與之戮力3>同心,以治天下。」則此言聖之不失以尚賢使能為政也。故古者聖王唯能審以尚賢使能為政,無異物雜焉,天下皆得其利。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左傳.成公十三年》、《國語.齊語》。 (2) 聿:音ㄩˋ。發語詞,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 (3) 戮力:合力、努力。戮,音ㄌㄨˋ,合、併。〔參考資料〕 ■《左傳.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禍晉國,文公如齊,惠公如秦。無祿,獻公即世,穆公不忘舊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晉。又不能成大勳,而為韓之師。亦悔于厥心...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