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0.63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飄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活不安定,流離失所,有如物之隨水飄流,而無定所。《北史.卷二七.袁式傳》:「性長者,雖羇旅飄泊,而清貧守度,不失士節。」也作「漂泊」、「飄薄」。
李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兩期,他的代表作品,都產生在後期。後人將他及其父李璟的作品,合刻為南唐二主詞。李煜生活的前期,他仍不失為一國之主,過著奢侈淫佚的享樂生活。加上大小周後,通書史、善歌舞,對於後主的文學影響,是非常大的。李煜前一時期生活於這種奢靡浪漫的宮廷生活裡,他耳聞目見的,他心中所感受的,表現於作品中的,大都是這種享樂生活的反映。晚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鳳簫吹斷水雲間,重按霓裳歌遍徹。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幹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玉樓春)這種作品,同他前期的頹廢的生活情調,正是一致。在創作上雖表現了一定的技...
眾口爍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都對大王十分怨恨,這種情形怎麼能叫做和諧呢?而且人民所贊同的,很少有不成功的;人民所厭惡的,很少有不失敗的。這就是俗話所說:『眾心成城,眾口鑠金』的道理啊!」但是景王不接納州鳩的勸諫,反而認為他已經年老了,什麼都不知道。隔年,周景王駕崩,之後再也沒有人說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而在漢朝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逸文中,另有一個關於「眾口鑠金」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商人拿了一塊純金求售,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說這塊金子不純,商人為了證明金子是純的,就把金子放到火裡鍛燒,因為「真金不怕火鍊」,來證明他所賣的金子的確是純金。
師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老師所傳授的方法。《漢書.卷八八.胡母生傳》:「唯嬴公守學不失師法。」
算無遺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計畫周密,從不失策。《三國志.卷一○.魏書.荀彧等傳.評曰》:「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金史.卷二.太祖本紀》:「太祖數年之間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底定大業,傳之子孫。」
禮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禮節。[例]到別人家裡作客,最好帶份禮物才不失禮數。
恢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闊廣大的樣子。《老子》第七三章:「天網恢恢,疏而不失。」《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恢恢廣野,誕節令圖。」
世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士農工商之事。《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世事教能,則民不失職。」漢.鄭玄.注:「世事,謂士農工商之事。」
若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助詞,用於句首,表示:(1)承接。《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吳起,越之大夫種,其卒然亦可願與?」《文選.左思.蜀都賦》:「若夫王孫之屬,郤公之倫,從禽于外,巷無居人。」(2)轉折。《禮記.射義》:「發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彼將安能以中。」《孟子.離婁下》:「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
妍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好與醜惡。唐.駱賓王〈上司刑太常伯啟〉:「使妍媸各安其分,輕重不失其權。」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其間妍媸,益又自惑。」也作「妍蚩」。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