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目不識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7.清.鄭燮〈濰縣寄舍弟墨第三書〉:「不數年間,變富貴為貧賤。有寄人門下者,有餓莩乞丏(丐)者,或僅守厥家,不失溫飽,而目不識丁。」
體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整齊、好看。[例]參加宴會要穿得體面些,才不失禮。
一視同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文學家韓愈崇尚儒家「仁愛」學說,他在〈原人〉一文裡論述到世間分天、地、人三個部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天上有日月星辰,地上有草木山川,人間有夷狄禽獸。天為日月星辰的主人,地為草木山川的主人,而人則為夷狄禽獸的主人。人既為夷狄禽獸之主,就必須廣施仁道,不分種類、不分遠近,才不失為夷狄禽獸之主。所以聖人看待夷狄禽獸都是同等的,一樣施與仁愛。「一視同仁」就是從文中「聖人一視而同仁」一句摘錄而成的成語,後用於指平等待人,不分親疏厚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停住、不動。如:「適可而止」。《易經.艮卦.彖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湛、清澈。《說文解字.水部》:「淑,清湛也。」《淮南子.本經》:「日月淑清而揚光,五星循軌而不失其行。」
權變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一個善變的人,即根據環境的不同而及時變換自己的領導方式。權變理論告訴管理者應不斷地調整自己,使自己不失時機地適應外界的變化,或把自己放到一個適應自己的環境中。 *(一) 緣起:權變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經驗主義學派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管理理論。是西方組織管理學中以具體情況及具體對策的應變思想為基礎而形成的一種管理理論。 *(二) 什麼是權變理論權變理論認為,每個組織的內在要素和外在環境條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動中不存在適用於任何情景的原則和方法,即:在管理實踐中要根據組織所處的環境和內部條件的發展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典章制度。《左傳.哀公元年》:「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新唐書.卷九六.杜如晦傳》:「方為相時,天下新定,臺閣制度,憲物容典,率二人討裁。」
假公濟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無以承天;臣不述舊,無以奉君。昔堯殂之後,舜仰慕三年,坐則見堯於牆,食則堯於羹。斯所謂聿追來孝,不失臣子之節者。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離閒近戚,自隆支黨。至於表舉薦達,例皆門徒;及所辟召,靡非先舊。或富室財賂,或子婚屬,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火車、星體等運行的路線。如:「鐵軌」。《淮南子.本經》:「五星循軌而不失其行。」
戮力同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墨子.尚賢中》1>今王公大人中實將欲治其國家,欲脩保而勿失,胡不察尚賢為政之本也?且以尚賢為政之本者,亦豈獨子墨子之言哉!此聖王之道,先王之書距年之言也。傳曰:「求聖君哲人,以裨輔而身。」〈湯誓〉曰:「聿2>求元聖,與之戮力3>同心,以治天下。」則此言聖之不失以尚賢使能為政也。故古者聖王唯能審以尚賢使能為政,無異物雜焉,天下皆得其利。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左傳.成公十三年》、《國語.齊語》。 (2) 聿:音ㄩˋ。發語詞,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 (3) 戮力:合力、努力。戮,音ㄌㄨˋ,合、併。〔參考資料〕 ■《左傳.成公十三年》夏四月戊午,晉侯使呂相絕秦,曰:「昔逮我獻公及穆...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