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43.76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魚遊釜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上任。到了廣陵,張綱派人安撫當地居民,並慰問張嬰,讓張嬰感到十分驚訝,前去拜見張綱。張綱表示同情他作亂的原因,對他曉以大義,並保證投降後可以讓他們安居樂業。張嬰原本就是因地方官過於暴虐貪婪起而為亂,現在聽到張綱這麼說,感激涕零地說:「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耳。」意思是指自己一個荒涼邊遠的人,受了委屈無法上訴朝廷,又不堪官員的欺凌,只好相聚起兵為亂,自知為烏合之眾,有如「魚遊釜中」,危在旦夕,現在不過享有一時的偏安而已。「釜」是古代的一種用來烹煮食物的鍋子,張嬰的這句話用魚在鍋裡游動,看似無事,其實隨時都有被烹煮的危機,來比喻自己處境危險。後來「...
袁宏倚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寫好的文稿,拿起筆想要修改,但看來看去卻找不出下筆之處。
樂而忘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樂而忘返」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五.秦本紀》造父1>以善御幸2>於周繆王3>,得驥4>、溫驪5>、驊騮6>、騄耳7>之駟,西巡狩,樂而忘歸。徐偃王8>作亂,造父為繆王御,長驅歸周,一日千里9>以救亂。繆王以趙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為趙氏。 〔注解〕 (1) 造父:周朝人,生卒年不詳。繆王時車夫,擅長駕馭車馬。 (2) 幸:寵幸。 (3) 周繆王:即周穆王,生卒年不詳。姓姬名滿,昭王之子,諡曰穆。 (4) 驥:千里馬。 (5) 溫驪:周繆王八匹駿馬之一。後用以泛指紅色黃色的駿馬。 (6) 驊騮:周繆王八匹駿馬之一。後用以泛指紅色的駿馬。 (7) 騄耳:周繆王八匹駿...
從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予,西元前522∼前458,字子我,春秋魯人。孔子弟子,利口辯辭,列於孔門四科之言語科。仕齊,與田常作亂,被處以夷族之刑。 (2) 子貢:姓端木,名賜,西元前520∼?,字子貢,春秋衛國人。善於經商,有口才,列於孔門四科中的言語科,料事多中。曾為魯國遊說齊、吳、晉、越等國,促使吳伐齊救魯。 (3) 有若: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生卒年不詳。為孔子弟子,好古道,面貌極似孔子,孔子卒後,弟子思慕孔子,乃共立有若為師,侍之如夫子生時。或稱為「有子」。 (4) 汙:誇大。清.焦循《孟子正義》:「汙,本作『洿』。孟子蓋用『夸』字之假借。夸者,大也。」 (5) 阿:音ㄜ,迎合、偏袒。
通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彼此往來交好。《北史.卷六四.柳虯傳》:「侯景作亂江南,周文令帶韋使江、郢二州,與梁邵陵、南平二王通好。」
排山壓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泰山壓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廣陵思王劉荊,個性刻薄,常在暗中作亂。漢光武帝駕崩後,荊馬上偽造一封匿名信,要僕役冒充大鴻臚郭況的家奴,送到東海王劉強的住所。這封匿名書信中寫著:「東海王您母后被貶,自己又無罪被廢,如此屈辱,實在令人痛心。現在報仇時機已到,我勸您馬上發兵,合併二國的勢力,帶領百萬士兵,親為主帥,一路擊鼓向前。要像商湯、周武王那樣打敗暴君而取得天下,就像是用巨大的泰山來壓破渺小脆弱的雞蛋,用四匹馬去載鳥毛一樣地輕而易舉,穩操勝算。」東海王劉強看完信後十分震驚,馬上把那位家奴抓起來,連同匿名信一齊交給明帝。明帝發現此信是廣陵思王劉荊為陷害東海王所為,但念在與廣陵思王...
聲吞氣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忍氣吞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忍氣吞聲」原作「飲氣吞聲」。南北朝時,北魏將軍尒朱榮作亂,汝南王拓跋悅遂南奔梁國,梁武帝蕭衍尊他為魏主。梁朝的文書官任孝恭替汝南王寫了一篇聲討尒朱榮的檄文,將汝南王一行人離鄉背井,客居異地,試圖反攻的決心表露無遺,內容大意是:「尒朱榮在北方擁兵自重,胡作非為,侵略我的故鄉,我只好投奔梁國。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並且派兵助我討伐逆賊。我與同伴們對家鄉的淪陷,親人的離散,感到無限的悲痛。我們強忍住這口氣,立誓報仇雪恨,將叛賊尒朱榮殲滅,復興宗族家園。」後來「忍氣吞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
巧言善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王的舜都難以做到。能知人善任,就是有智慧;真能使百姓安樂,就是有仁德。如果真能有智又有德,就不會有人作亂,那舜又何必為驩兜這個惡人煩心?何必驅逐苗族?又何必怕巧言令色的小人呢?文中的「巧言令色」就是指表裡不一、虛偽不實的小人,是有德之人所憎恨、避而遠之的。所以孔子也說:「巧言令色,鮮矣仁!」後來「巧言令色」演變為成語,就用來形容人矯情虛偽。
辭淚俱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我們的朋友,也是一個忠臣,今天卻遭到這樣的下場,很令人感傷惋惜。」接著突然生氣的指責王敦:「你反叛作亂,殘殺忠良,意圖不軌,想要奪取政權,日後將會為家族帶來禍害。」一邊說著,一邊隨著慷慨的聲調而流下了眼淚,情緒激昂。王敦看了這樣的場面,更加生氣,本想把王彬殺了。當時王敦的另一位堂弟王導也在場,一直試圖從中調解,以平息雙方的怒氣,但王彬仍然無所畏懼,神色自若,最後王敦因為念在家族的情分上,還是放過了王彬。「聲淚俱下」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形容極度悲慟、激動。
風驚草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楚國國君。熊氏,名居,一作子居,字棄疾,靈王之子。靈王死,詐殺兄公子比、子皙而自立。後恐國人作亂,故施惠於百姓。在位十三年,諡平。 (2) 儻:如果、假若。同「倘」。 (3) 飲氣吞聲:形容含怨抱恨而無法表態發洩。見「忍氣吞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