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賣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私利而通敵,以致危害國家。《史記.卷六九.蘇秦傳》:「人有毀蘇秦者曰:『左右賣國,反覆之臣也,將作亂。』」
造謠惑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興造謠言,蠱惑群眾。[例]東漢末年鉅鹿人張角造謠惑眾,並藉機作亂
周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269~322)字伯仁,晉安城(今河南省汝南縣東南)人。少有重名,官至尚書左僕射。王敦作亂,王導詣臺待罪,顗申救甚急,而導不知,後奉詔見王敦,敦問導周顗何如,導不答,遂被殺,後導見顗申救之表,泣曰:「我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太山壓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泰山壓卵」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廣陵思王劉荊,個性刻薄,常在暗中作亂。漢光武帝駕崩後,荊馬上偽造一封匿名信,要僕役冒充大鴻臚郭況的家奴,送到東海王劉強的住所。這封匿名書信中寫著:「東海王您母后被貶,自己又無罪被廢,如此屈辱,實在令人痛心。現在報仇時機已到,我勸您馬上發兵,合併二國的勢力,帶領百萬士兵,親為主帥,一路擊鼓向前。要像商湯、周武王那樣打敗暴君而取得天下,就像是用巨大的泰山來壓破渺小脆弱的雞蛋,用四匹馬去載鳥毛一樣地輕而易舉,穩操勝算。」東海王劉強看完信後十分震驚,馬上把那位家奴抓起來,連同匿名信一齊交給明帝。明帝發現此信是廣陵思王劉荊為陷害東海王所為,但念在與廣陵思王...
魚游釜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上任。到了廣陵,張綱派人安撫當地居民,並慰問張嬰,讓張嬰感到十分驚訝,前去拜見張綱。張綱表示同情他作亂的原因,對他曉以大義,並保證投降後可以讓他們安居樂業。張嬰原本就是因地方官過於暴虐貪婪起而為亂,現在聽到張綱這麼說,感激涕零地說:「荒裔愚人,不能自通朝廷,不堪侵枉,遂復相聚偷生,若魚遊釜中,喘息須臾閒耳。」意思是指自己一個荒涼邊遠的人,受了委屈無法上訴朝廷,又不堪官員的欺凌,只好相聚起兵為亂,自知為烏合之眾,有如「魚遊釜中」,危在旦夕,現在不過享有一時的偏安而已。「釜」是古代的一種用來烹煮食物的鍋子,張嬰的這句話用魚在鍋裡游動,看似無事,其實隨時都有被烹煮的危機,來比喻自己處境危險。後來「...
倚馬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倚馬可待」的阮瑀。他是建安七子之一,曾經擔任曹操的的書記官。《魏志》載漢獻帝建安七年,韓遂在隴地一帶作亂,曹操準備帶兵征討,大軍出發之際,他突然覺得應該要先有封檄文投往敵營,於是將這項任務交給阮瑀。阮瑀騎在馬上,只花一會兒工夫就完成了。曹操接過寫好的文稿,拿起筆想要修改,但看來看去卻找不出下筆之處。
開門延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率軍征淮夷、徐戎。傳說周公制禮作樂,禮制中規定凡有親人亡故,必須立即放下工作服喪,周公死時,適逢戎人作亂,伯禽家中雖有喪事,卻仍立即出征與戎人作戰,並未遵守喪制。 (6) 姦宄:犯法作亂的人。宄,音ㄍㄨㄟˇ。 (7) 巡軍:巡視軍隊。
流移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荐臻:指連年災荒。荐臻,連續不斷。 (5) 猾夏:侵擾華夏。猾,音ㄏㄨㄚˊ。 (6) 姦軌:犯法作亂。 ◎2《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蒯通知天下權在信,欲說信令背漢,乃先微感信曰:「僕嘗受人相人之術,相君之面,不過封侯,又危而不安;相君之背,貴而不可言。」信曰:「何謂也?」通因請間,曰:「天下初作難也,俊雄豪桀建號壹呼,天下之士雲合霧集,魚鱗雜襲,飄至風起。當此之時,憂在亡秦而已。今劉、項分爭,使人肝腦塗地,流離中野,不可勝數。……。」◎3《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朕既不明,變異數見,歲比不登,食廩空虛,百姓飢饉,流離道路,疾疫死者以萬數,人至相食,盜賊並興,群職曠廢,是...
吞聲飲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忍氣吞聲」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忍氣吞聲」原作「飲氣吞聲」。南北朝時,北魏將軍尒朱榮作亂,汝南王拓跋悅遂南奔梁國,梁武帝蕭衍尊他為魏主。梁朝的文書官任孝恭替汝南王寫了一篇聲討尒朱榮的檄文,將汝南王一行人離鄉背井,客居異地,試圖反攻的決心表露無遺,內容大意是:「尒朱榮在北方擁兵自重,胡作非為,侵略我的故鄉,我只好投奔梁國。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並且派兵助我討伐逆賊。我與同伴們對家鄉的淪陷,親人的離散,感到無限的悲痛。我們強忍住這口氣,立誓報仇雪恨,將叛賊尒朱榮殲滅,復興宗族家園。」後來「忍氣吞聲」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受了氣也強自忍耐,不敢作聲...
謀為不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犯上作亂、居心叵測、作奸犯科、違法亂紀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