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1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5.00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住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僧職。唐代禪宗興盛後始設置,為寺院的領導,總管僧事的職務。後來道觀亦採用此制。《景德傳燈錄.卷六.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百丈大智禪師以禪宗肇自少室,至曹谿以來,多居律寺,雖別院,然於說法、住持未合規度。」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貧道乃白姑姑是也!從幼年間便捨俗出家,在這清安觀裡,做著個住持。」
捨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出家為僧,或為弘揚佛法而犧牲己身。《梁書.卷三.武帝本紀下》:「三月辛未,輿駕幸同泰寺捨身。」
當頭一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當頭棒喝」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僧臨濟義玄禪師,曹州南華人。早年跟從黃檗希運禪師出家,曾經三次向黃檗請教說:「什麼是佛法的大意?」結果三次都遭到棒打,於是認為「自恨障緣,不得深旨」,而向黃檗告辭,黃檗就指點他到高安灘頭請教大愚禪師。臨濟見到大愚後就告訴他三次發問三次被打的經過,並且問:「我是不是犯了什麼過錯?」大愚就說:「黃檗只是好心的想幫你領悟佛法大意,你怎麼反而在尋找自己有沒有過錯?」臨濟聽了當下立即開悟,也因為他是這樣悟出佛法的,所以他後來在鎮州建立臨濟禪院,創立了禪宗五大宗之一的臨濟宗,就以「棒」、「喝」的方式來啟發弟子開悟佛法。「喝」的施用是臨濟自創的,他開悟後回到黃檗...
岸然道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旅之處所。 (3) 維摩:為佛陀之在家弟子,乃中印度毘舍離城之長者。精通大乘佛教教義,修行高遠,雖出家弟子猶有不能及者。亦稱為「維摩詰」、「無垢稱」等。 (4) 道貌:修行者的容貌。 (5) 凜然:莊嚴肅穆的樣子。 (6) 畾落:同「磊落」,形容胸懷坦蕩,心地光明。
僧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梵語saṁgha的音譯。意為大眾或會議。佛教用以指出家團體。《大智度論》卷三:「多比丘一處和合是名僧伽。」
僧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指和尚;尼,指尼姑。「僧尼」泛指出家人。唐.韓愈〈論佛骨表〉:「即位之初,即不許度人為僧尼道士。」
破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宗教上指受戒之人行為違背戒律。[例]既是出家人,本當六根清淨,怎可受外界誘惑而破戒呢?
長生不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命長久存活,永不衰老。元.馬致遠《黃粱夢》第一折:「出家人長生不老,煉藥修真,降龍伏虎,到大來悠哉也呵。」《三國演義》第一○五回:「朕建高臺峻閣,欲與神仙往來,以求長生不老之方。」也作「長生久視」。
禿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驢子,後為譏罵出家人的話。《水滸傳》第四回:「俺不看長老面,洒家直打死你那幾個禿驢。」《儒林外史》第二八回:「蕭金鉉笑道:『將來我們在這裡住,豈但買辦廚子是用兩個人,還要牽一頭禿驢與那買東西的人騎著來往,更走的快!』把那和尚罵的白瞪著眼。」也稱為「禿奴」、「禿廝」。
三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以佛陀是佛寶,佛的教法是法寶,出家團體為僧寶,此三者能令人止惡、行善、離苦、得樂,極為尊貴,故稱為「三寶」。《賢劫經》卷一:「敬三寶本決眾疑網,奉行慇懃而不休廢。」南朝梁.王琰《冥祥記.陳秀遠》:「少奉三寶,年過耳順,篤業不衰。」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