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虛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僅設置而不使用。[例]這條法律條文形同虛設,未能切實執行。
沽名邀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黨營私,不論人品,完全違背聖人的教誨。我看魏諷這個人,不修養自己的德行,只知道與人結交應酬,虛浮而不切實際,是個故意做作以謀取名聲的人。我勸你要謹慎小心,不要再和他往來了!」但是劉偉沒有聽從,後來魏諷果然謀反,劉偉也牽連被殺。 「釣譽」則見於《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公孫弘》。公孫弘是漢初的丞相,輔佐君王,奉行儉約,輕視財富,重視仁義,功勞甚大,因此在平帝時王元后的詔書中,曾經讚許公孫弘行事儉約,生活花費少於常規,以身作則,使民風淳樸,與那些穿著奇特服裝來謀取聲望的人完全不同。這兩個典源一用「沽名」,一用「釣虛譽」,後來被合用成「沽名釣譽」,用來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謀取名聲和讚譽。
舍近謀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捨棄近的而去謀求遠的。比喻愚拙而不切實際。《後漢書.卷一八.臧宮傳》:「舍近謀遠者,勞而無功;舍遠謀近者,逸而有終。」也作「捨近即遠」、「捨近求遠」、「捨近務遠」。
修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宗教徒虔誠的學習教義,並將教義貫徹於自己的行動中。[例]修道的人要切實遵守戒律。
半空裡翻觔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不著實地。在半空中翻觔斗,並不是容易的事。比喻不切實際,盡做白日夢。如:「你成天游手好閒、不務正業,卻想要賺大錢、發大財,那簡直是半空裡翻觔斗──不著實地。」
自傳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tion)所獲得的經驗,使其對教學存有一種「未曾質疑的熟悉感」,而未能反省到其中對教育可能存有的不切實際、以偏概全、甚至謬誤的迷思。根據毛連塭、黃光雄、陳麗華的研究,學生時代的受教經驗,是國小社會科教師教學信念的主要來源之一,具有持久不易性,致使其教學實務多少帶有其早年受教業師的影子。 總結由此可知,師資養成專業教育基本上是一種教育信念改變的歷程,而不是信念形成的歷程。而信念改變成功的關鍵就是,在教師專業學習的各個階段,提供各種反省的方式來協助其整理既有的成長經驗,以澄清個人的教育信念與調整個人專業實踐行動的方向。透過...
高射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比喻講話不切實際。如:「任誰都受不了專愛放高射炮的人。」
吟風詠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詩人吟詠的內容多以風月為題材,故稱詩人吟詠為「吟風詠月」。唐.范傳正〈贈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臥必酒甕,行惟酒船,吟風詠月,席地幕天。」後亦用以譏諷詩人吟詠不切實際,作品內容浮濫空虛。也作「吟風弄月」。
好高務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好高騖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宋朝理學家程顥,字伯淳,號明道先生,和弟弟程頤合稱「二程」,開理學中之洛派。他教導人們追求知識學問要循序漸進,腳踏實地。一方面心中卻也憂慮學者嫌棄低微淺顯的知識,而致力於追求高遠的目標,終究落得沒有成就。後來「好高騖遠」這句成語就從「厭卑近而騖高遠」演變而出,用來指一味地嚮往高遠的目標而不切實際。「好高騖遠」完整的語形見於清人呂留良〈與錢孝直書〉,呂留良以「好高騖遠,事事求出人頭地」,直指錢孝直的缺點。
風雨滿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 蔽翳:遮蓋、遮蔽。翳,音|ˋ,遮蔽。 (5) 敗意:感到掃興。 (6) 迂闊:指思想言行不切實際。迂,音ㄩ。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