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0.55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耕者有其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生主義解決土地問題的政策。要點是減低田租,保障農民收入,切實扶植自耕農,使其有自己的田地可以耕種。自民國四十二年起實施。
幻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虛幻的夢境。比喻不切實際的想法。唐.王維〈胡居士臥病遺米因贈〉詩:「有無斷常見,生滅幻夢受。」《聊齋志異.卷八.夢狼》:「甲讀之變色,為間曰:『此幻夢之適符耳,何足怪。』」
內在的教育目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卻會讓人呆坐在原地,任人指揮;在傳統中,也常常無法與情境發生連結,因此有脫離現實之疑慮,遙遠而不切實際;訪愛了人類自由行為之模式,更扼殺了最重要的創意;教學者以及受教者,僅以機械式的思維作為互動的模式,二者之間無法產生新的事物。(註2) 關鍵字中文:內在的教育目的英文: Internal Aim Theory 參考書目註1 高廣孚。教育哲學,頁95-97。五南圖書出版公司。註2 詹棟樑。現在教育哲學,頁467-470。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華而少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天那麼剛強無情,尚且不干涉四時運行,更何況是人呢?而且一路上和他交談下來,覺得他說的話內容虛浮而不切實際,言過其實,容易觸犯別人,招致怨恨。眾人都怨恨他,我怕跟隨他還沒獲得利益就先遭到災難,所以離開他。」後來「華而不實」被用來比喻虛浮而不切實際。此外,在《國語.晉語四》中,可以看到「華而不實,恥也」這句話。事情發生在春秋時,秦穆公設宴款待晉公子重耳,在宴會結束後對臣子們所說的話。秦穆公認為,一個人徒具華麗的外表,而沒有實際內容,是可恥的。在這裡「華而不實」,同樣有虛浮而不切實際的意思。
括戶政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義倉米。因此,括地政策按戶徵稅的情形與租庸調制並不相同,括戶政策的改變意味著計口授田的戶籍記帳制已不切實際,而改以籠統的戶等為徵稅標準。到安史之亂以後,由於令外使職的增加,政府的財政不夫應用,又新設青苗錢和地頭錢(代宗廣德二年,西元764年),按耕地保有額徵稅,至此已經正式承認大土地所有制。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宇文泰、安史之亂英文關鍵字:Yuwen Tai、An Lushan Rebellion 出處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128~129。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川端康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迫對日本文化不斷的進行批判,從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中清理出真正屬於自己風土和本能的東西,只有在這方面取得切實成果的人是成功的。」參考資料來源:http://www.millionbook.net/wg/c/chuanduankangcheng/;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7%9D%E7%AB%AF%E5%BA%B7%E6%88%90責任編輯:王上嘉
貫通融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全面的領會。如果沒有打好學問的基礎,只一味地思考,就希望能舉一反三、聞一知十,通常都會流於空想而不切實際。後來原文中的「融會貫通」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將各種知識或事物加以融合、貫穿,進而獲得全面通徹的領會。
沽名弔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黨營私,不論人品,完全違背聖人的教誨。我看魏諷這個人,不修養自己的德行,只知道與人結交應酬,虛浮而不切實際,是個故意做作以謀取名聲的人。我勸你要謹慎小心,不要再和他往來了!」但是劉偉沒有聽從,後來魏諷果然謀反,劉偉也牽連被殺。 「釣譽」則見於《漢書.卷五八.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公孫弘》。公孫弘是漢初的丞相,輔佐君王,奉行儉約,輕視財富,重視仁義,功勞甚大,因此在平帝時王元后的詔書中,曾經讚許公孫弘行事儉約,生活花費少於常規,以身作則,使民風淳樸,與那些穿著奇特服裝來謀取聲望的人完全不同。這兩個典源一用「沽名」,一用「釣虛譽」,後來被合用成「沽名釣譽」,用來指故意做作,用手段謀取名聲和讚譽。
問問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商師,或是諮商責任歸屬不清,個案或許會以為當諮商師問完這一大串的問題,就可以提供解答,因而對諮商有不切實際的期待,若這些期待都落空,對諮商的情緒反彈即會產生;個案的參與度可能降低,甚至對回答問題也意興闌珊,或只是回答社會認可的反應。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問問題英文關鍵字:probing 參考資料王文秀、田秀蘭等人著。兒童輔導原理。1997年初版。184頁。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玄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魏晉時代知識分子的哲學談論,以老莊思想為談論內容,不涉及現實事務。後亦指不切實際的言論。如:「他的玄談高論,常令人聽得一頭霧水。」也稱為「清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