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侯方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故事3 著作4 觀點5 評價 生平侯方域(1618~1654)字朝宗,家中排行第三,河南商丘人,長於古文,尊唐宋八大家,祖父及父輩都是東林黨人。少年時即有才名,參加複社,與東南名士交遊,時人將他和方以智、冒襄、陳貞慧等為四公子。入清後,於順治八年(1651)應河南鄉試,為副貢生。在南京期間不思上進,與復社同仁評議朝政,參與攻擊阮大鋮的活動。其散文往往能將班、馬傳記,韓、歐古文和傳奇小說手法融會貫通,形成一種清新的風格,尤以傳記散文見長。 故事侯方域是明末與方以智、陳貞慧、冒襄齊名的「海內
門生故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和舊時部下。《後漢書.卷七四上.袁紹傳》:「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次日門宴餞行,邀請郡中門生故吏,各官與一時名士畢集,俱來奉陪崔縣尉。」
浮雲富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視富貴如浮雲。語本《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比喻把名利、地位看的很輕。《老殘遊記》第六回:「自己一生契重名士,以為無不可招致之人,今日竟遇著一個鐵君,真是浮雲富貴。」
袁宏倚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彥伯,東晉陽夏(今河南省太康)人。有逸才,為桓溫記室,太元初,官東陽太守。有《後漢紀》、《竹林名士傳》等。 (4) 會須:恰逢需要。 (5) 露布文:古代不封口的文書,可用於上書、告示、征討檄文、軍隊捷報等。 (6) 輟筆:停筆。輟,音 ㄔㄨㄛˋ。 (7) 俄:須臾、片刻,音ㄜˊ。〔參考資料〕 《魏志》(據《琱玉集.卷一二.聰慧》引)元瑜姓阮,名瑀,字元瑜,魏時陳留尉氏人也,而事曹操。時韓遂據隴,集眾起謀。曹操時因出行,使瑜馬上作書,欲與韓遂,瑜馬上具草,頓筆即成,以示曹公。公索筆欲改之,卒無下筆之處也。另可參考:《典略》(據《藝文類聚.卷五八.雜文部四.書》引)
倡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人先提議,他人再附和。《左傳.昭公十二年》:「外內倡和為忠,率事以信為共,供養三德為善,非此三者弗當。」《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一個封袋上寫著『程儀』,一本書、一個詩卷,知縣看了,知道他也和本地名士倡和。」
重望碩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德高望重」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書.卷六四.簡文三子列傳.會稽文孝王道子》元顯無良師友,正言弗聞,諂譽日至,或以為一時英傑,或謂為風流名士,由是自謂無敵天下,故驕侈日增。帝又以元顯有翼亮之功,加其所生母劉氏為會稽王夫人,金章紫綬。會洛陽覆沒,道子以山陵幽辱,上疏送章綬,請歸藩,不許。及太皇太后崩,詔道子乘輿入殿。元顯1>因諷2>禮官3>下議4>,稱己德隆望重,既錄5>百揆6>,內外群僚皆應盡敬。於是公卿皆拜。于時軍旅荐興,國用虛竭,自司徒已下,日廩七升,而元顯聚斂不已,富過帝室。 〔注解〕 (1) 元顯:即司馬元顯,生卒年不詳。晉司馬道子之子。 (2) 諷:暗示。 (3) ...
初寫黃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魏晉書家所寫的黃庭經帖,為學習小楷的最佳範本,世遂有「初寫黃庭,恰到好處」之語。後比喻作事或行文恰到好處。清.王士禎《帶經堂詩話.卷八.自述類下.十》:「元倡如初寫黃庭,恰到好處,諸名士和作皆不能及。」
奉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後被立為趙王,卒謚景。 (3) 成安君:陳餘(?∼西元前204),戰國末大梁人。與張耳同為魏之名士,與張耳為至交好友。秦末,陳涉率兵起義,張耳、陳餘響應。後與張耳絕交,且率兵襲耳,自立為代王,後為韓信所殺。 (4) 刎頸之交: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見「刎頸之交」。 (5) 張黶、陳釋之事:指張耳被圍於鉅鹿之際,派張黶、陳釋二人前往陳餘處求救不得的事情。事見《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 (6) 奉:捧著。據《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此處指的是捧著項嬰的頭。
引人勝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引人入勝」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魏晉時代是政治上的黑暗期。東漢末年,政治腐敗黑暗,各方豪強據地相爭,社會遭到嚴重的摧殘。到了三國魏正始年間,司馬氏與曹魏的爭權,再度形成一個恐怖的政治局面,士族名士無可避免的陷入這場鬥爭當中。身處如此黑暗的政治環境,每個人都有死生無常、禍福難測的無力感,導致了一種消極遁世的生命態度,於是縱情於酒池,用酩酊大醉換取短暫的逃避。王佛大,即王忱,亦為東晉名士之一。據《晉書.卷七五.王湛列傳》中所載,王忱在二十歲左右名聲就已經很大,他的舅舅范寧曾稱讚他說:「風流雋望,真後來之秀。」他亦自負不凡,恃氣傲物,性格放任曠達而不拘小節。但也正因他的不凡,更能體認到亂...
孤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宿娼或歌童使女所倚靠的人。《水滸傳》第四回:「我女兒常常對他孤老說提轄大恩。」《儒林外史》第五三回:「那些妓女們相與的孤老多了,卻也要幾個名士來往,覺得破破俗。」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