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隆望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德高望重」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書.卷六四.簡文三子列傳.會稽文孝王道子》元顯無良師友,正言弗聞,諂譽日至,或以為一時英傑,或謂為風流名士,由是自謂無敵天下,故驕侈日增。帝又以元顯有翼亮之功,加其所生母劉氏為會稽王夫人,金章紫綬。會洛陽覆沒,道子以山陵幽辱,上疏送章綬,請歸藩,不許。及太皇太后崩,詔道子乘輿入殿。元顯1>因諷2>禮官3>下議4>,稱己德隆望重,既錄5>百揆6>,內外群僚皆應盡敬。於是公卿皆拜。于時軍旅荐興,國用虛竭,自司徒已下,日廩七升,而元顯聚斂不已,富過帝室。 〔注解〕 (1) 元顯:即司馬元顯,生卒年不詳。晉司馬道子之子。 (2) 諷:暗示。 (3) ...
美國獨立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軍返回紐約,派固守查爾斯頓。隨後美國蓋茨將軍的軍隊與康瓦利斯在南卡羅萊納的坎登遭遇,美軍損失1000名士兵。然而1781年1月南方美軍卻成功引誘英軍至金山地區考彭斯,並將其圍殲。該年3月英軍在北克羅萊納州的美軍大敗。該年4月康瓦利斯統率英軍向北撤至弗吉尼亞。而美軍則由格林接替蓋茨統率,揮師南下一舉收復了除薩瓦鈉和吉爾斯頓部南方國土。戰至此時,英軍已漸露敗績。西元1783年,大英帝國在凡爾賽和約中正式承認美利堅獨立。西元1787年,美利堅合眾國憲法通過實行共和政體,由總統擔任國家元首,任期為四年,國會分別由眾議院及參議院組...
鼓旗相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春雅有材度,聞輅一黌之俊,欲得見,輅父即遣輅造之。大會賓客百餘人,坐上有能言之士,輅問子春:「府君名士,加有雄貴之姿,輅既年少,膽未堅剛,若欲相觀,懼失精神,請先飲三升清酒,然後言之。」子春大喜,便酌三升清酒,獨使飲之。酒盡之後,問子春:「今欲與輅為對者,若府君四坐之士邪?」子春曰:「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輅言:「始讀《詩》、《論》、《易》本,學問微淺,未能上引聖人之道,陳秦、漢之事,但欲論金木水火土鬼神之情耳。」子春言:「此最難者,而卿以為易邪?」於是唱大論之端,遂經於陰陽,文采葩流,枝葉橫生,少引聖籍,多發天然。
喜容可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諸葛亮深知司馬懿為人謹慎,所以故布疑陣,傳令士兵將城上旌旗全部隱藏,並將城門大開,每個城門只派二十名士兵扮成百姓,在那灑掃街道。諸葛亮自己則是梳洗一番,帶著兩個隨侍的小童僕,在城牆上彈琴,一付從容不迫的樣子。魏國前鋒來到城下,看到這付景象,覺得事有蹊蹺,不敢再前進,敢緊回報予司馬懿。司馬懿不信,令軍隊停在原地,自己騎著快馬到城前眺望。一看之下,果然不假,諸葛亮高坐城樓之上,笑容滿面地彈琴,左右各站一個小童,一個手捧寶劍,一個拿著拂塵驅趕蚊蠅。城內百姓則是低頭灑掃,完全沒有禍到臨頭的驚慌。司馬懿見狀,以為諸葛亮是要誘敵深入,城內必有伏兵,於是決定暫且退兵。諸葛亮料想司馬懿當會整軍再來攻,便趁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交託、寄託。同「託」。《說文解字.人部》:「侂,寄也。」清.段玉裁.注:「此與託音義皆同。」《玉篇.人部》:「侂,寄也。《論語》云:『可以侂六尺之孤。』」民國.章太炎《檢論.卷五.述圖》:「古之畫者侂於工師,今之畫者侂於名士。」
僻壤窮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偏僻荒涼的地方。《儒林外史》第一三回:「通都大邑,來了幾位選家;僻壤窮鄉,出了一尊名士。」
遺臭萬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遺臭萬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遺臭萬年」原作「遺臭萬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類是以《世說新語》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劉義慶(西元403∼444),南朝宋彭城人。為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為人寡欲恬淡,雅好文史,不少的文人名士都聚集在他門下。著有《幽明錄》、《宣驗記》、《世說新語》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政局動盪,許多文人名士不能重務實而崇尚清談,品評人物之風盛行。《世說新語》就是記述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軼聞和遺事,反映了各種人物的風貌。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若干則,全書共有一千多則。書中除了反映士人們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外,更善用...
黃宗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名籍簡介:  黃宗羲(1610年-1695年),字太沖,號梨洲,學者稱南雷先生或梨洲先生,明朝浙江寧波餘姚縣人(今黃埠鎮)。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曆算學家、教育家。生平經歷:  他的父親黃尊素是東林名士,天啟年間,因彈劾宦官魏忠賢而被殺害。崇禎初,宦官集團暫時失勢,其中作惡多端的人將受到制裁。黃宗羲當時十九歲,得到這個消息後,毅然進京,為父訟冤,並且在對簿公堂時,手錐陷害他父親的仇人。清軍南下,黃宗羲回到浙江,召募義兵,組織抗清武裝鬥爭。但不久兵敗,被懸賞緝捕,只得隱伏山林。直到清政權基本穩定,放...
名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名士之類的人物。《北史.卷五○.列傳.高道穆》:「道穆以字行於世,學涉經史,所交皆名流俊士。」《孽海花》第二七回:「但我為扶危定傾起見,決不學京朝名流。」
捧頭鼠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後被立為趙王,卒謚景。 (3) 成安君:陳餘(?∼西元前204),戰國末大梁人。與張耳同為魏之名士,與張耳為至交好友。秦末,陳涉率兵起義,張耳、陳餘響應。後與張耳絕交,且率兵襲耳,自立為代王,後為韓信所殺。 (4) 刎頸之交: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見「刎頸之交」。 (5) 張黶、陳釋之事:指張耳被圍於鉅鹿之際,派張黶、陳釋二人前往陳餘處求救不得的事情。事見《史記.卷八九.張耳陳餘列傳》。 (6) 奉:捧著。據《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列傳》,此處指的是捧著項嬰的頭。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