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87.730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雙管齊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員外郎,位次郎中。簡稱「員外」。 (3) 衣冠文學:指搢紳、名門世族的文學活動。 (4) 名流:名士之類的人物。 (5) 擅價:享有聲譽。〔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宋.郭若虛《圖書見聞誌.卷五.張璪》
遺臭萬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遺臭萬年」原作「遺臭萬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類是以《世說新語》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劉義慶(西元403∼444),南朝宋彭城人。為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為人寡欲恬淡,雅好文史,不少的文人名士都聚集在他門下。著有《幽明錄》、《宣驗記》、《世說新語》等。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因為政局動盪,許多文人名士不能重務實而崇尚清談,品評人物之風盛行。《世說新語》就是記述當時文人名士的言談、風尚、軼聞和遺事,反映了各種人物的風貌。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若干則,全書共有一千多則。書中除了反映士人們的思想言行,以及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外,更善用了比喻、對照、誇張、描繪等文學修辭技巧。在〈...
窮途末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方故友傾訴旅居異鄉、南歸無望心情的作品。其文「嗣宗窮途」中的「嗣宗」指的是阮籍。阮籍,字嗣宗,為三國名士。據說,他經常獨自驅車至山中人煙罕至、無路可走之處,以痛哭狂嘯來抒發心中的鬱悶不平。王褒藉此來表達自己心中的感傷及憂懼。 「末路」則見於《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鄒陽》中鄒陽的〈上書吳王〉,鄒陽,齊人,漢初時事吳王濞。吳王有意造反,鄒陽上書勸諫,他先引秦朝覆滅之事為鑑,然後點出本意。文中說明秦朝極盛之時,雖然統有天下,但是到了「晚節末路」,各路豪傑起義,咸陽危殆,最後滅亡,主要的原因就是宗室諸侯不肯相救。其中「末路」是指朝代的末期,引申比喻沒落衰亡,窮困潦倒的境地。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
名不虛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史記•遊俠列傳》:“然其私意廉潔退讓,有足稱者,名不虛言,士不虛附。”晉•陳壽《三國志•徐邈傳》:“帝大笑,顧左右曰:'名不虛傳。'” 故事 杜為禦史,分務洛陽時,李司徒罷鎮閒居,聲伎豪華,為當時第一。洛中名士,咸謁見之。李乃大開筵席,當時朝客高流,無不臻赴。以杜持憲,不敢邀致。杜遣座客達意,願與斯會。李不得已,馳書。方對花獨酌,亦已酣暢,聞命遽來。時會中已飲酒,女奴百餘人,皆絕藝殊色。杜獨坐南向,瞪目注視,引滿三?,問李云:「聞有紫雲者,孰是?」李指示之。杜凝睇...
陶淵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微寒,官至大司馬,都督八州軍事,長沙郡公。祖父陶茂作過武昌太守,父親陶逸任安成太守,早逝,母親是東晉名士孟嘉的女兒。陶淵明早年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建威參軍及彭澤縣令等職,後「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回家,從晉安帝義熙二年(公元406年)起隱居不仕。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歸田的這20多年,是他創作最豐富的時期。陶淵明逝後,其生前好友顏延年為其作誄文《陶徵士誄》。陶淵明有五子陶儼,陶俟,陶份,陶佚,陶佟。 陶淵明流傳至今的作品有詩一百二十餘首,另有文、賦等十餘篇。田園生活是陶詩的重要題材,因此後來人們將他稱作...
引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任用。《後漢書.卷六七.黨錮傳.李膺傳》:「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為長樂少府。」《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話說宋朝失政,國喪家亡,禍根起於王安石引用婿蔡卞及姻黨蔡京在朝,陷害忠良。」
銳不可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則諸侯謂吾怯,而輕來伐我。」不聽廣武君策,廣武君策不用。 〔注解〕 (1) 廣武君李左車:漢初名士,生卒年不詳。 (2) 成安君:陳餘,秦大梁人,生卒年不詳。好儒術,與張耳為刎頸交。陳勝起兵,陳餘與張耳立武臣為趙王,趙王以陳餘為大將軍。後來張耳降漢,與韓信破陳餘於井陘,餘被斬於泜水上。 (3) 韓信:?∼西元前196,西漢淮陰人。年輕時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後助漢高祖伐魏、擊趙、降燕、破齊,封為齊王,後徙封楚王。高祖熒欋背叛,偽作雲夢之會,擒置咸陽,降封淮陰侯,終為呂后所殺。 (4) 西河:地名。地約在今陝西省華陰縣一帶。位於黃河之西,故稱為「西河」。 (5) 魏王:魏豹,生卒年不詳...
流離失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離失所」。見「流離失所」條。 01.元.蘇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七.丞相史忠武王》:「北渡後,名士多流寓失所,知公好賢樂善,偕來游依。」 參考詞語︰失所流離注音︰ㄕ ㄙㄨㄛˇ ㄌ|ㄡˊ ㄌ|ˊ漢語拼音︰shī suǒ liú lí釋義︰即「流離失所」。見「流離失所」條。 01.清.湯斌〈飢民望賑其迫先動帑賑饑疏〉:「起瘡痍於衽席,不致失所流離矣。」
溫文爾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人文質彬彬,態度溫和典雅。《聊齋志異.卷八.陳錫九》:「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溫文爾雅,烏能作賊!』」也作「爾雅溫文」、「溫文儒雅」。
傾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極端賞識感佩。南朝宋.鮑照〈答休上人〉詩:「味貌復何奇,能令君傾倒。」《儒林外史》第三四回:「久聞南京有位莊紹光先生是當今大名士,不想今日無意中相遇,極道其傾倒之意。」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