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90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活動(Education activity)教育(Education )指的是一種活動、一種歷程,或是這種活動與歷程所導致的結果,因此,教育活動、教學行為或班級經營的結果,如果未能導致受教者行為的持久改變或經驗的有效重組─不管是知能的增進、品格的陶冶、習性的養成─就不能稱為教育。因此,人生自有教育活動以來,不管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之改造」的生長說;或強調「教育即激發個人潛能生長與表現」的自我實現說;抑或主張「教育系造成學習者由外而內的改變,以符合社會需求」的社會化說而言,均深具目的性、基礎性...
清風亮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成「高風亮節」,用來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氣節堅貞。
張養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尋拜監察御史。 政治生涯武宗時上疏論時政,言詞過切,當國者不能容之,遂除翰林待制,復構以罪罷之,其品格之高,可以想見。仁宗時應召再出,官至禮部尚書,後以老父年高急待奉養為由,棄官歸隱,所居有泉石花木之勝,優遊其間,雖屢徵不起。文宗天曆二年,關中大旱,人且易子而食,朝廷特派張養浩為陜西行臺中丞。養浩聞命,散其家財以與鎮里貧乏者,即日就道。至陜,救荒除弊,勤政撫民,凡遇餓者則拯之,死者葬之。道經華山,禱雨於嶽廟,泣拜不能起,天忽陰翳,大雨二日。及到官,復禱於社壇,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他到官四月,未嘗家...
鄙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品格卑賤、低賤。《荀子.樂論》:「樂姚冶以險,則民流僈鄙賤矣。」
砥礪風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磨鍊品格和節操。《元史.卷一六四.魏初傳》:「請自今監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歲,各舉一人自代,所舉不當,有罰。不惟砥礪風節,亦可為國得人。」
雅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品格高雅的讀書人。《三國志.卷一二.魏書.邢顒傳》:「家丞邢顒,北土之彥,少秉高節,玄靜澹泊,言少理多,真雅士也。」
體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的品格。《三國志.卷六五.吳書.王蕃傳》:「蕃體氣高亮,不能承顏順指。」
六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史稱品格、學識極為傑出的六位人物為「六君子」:(1)指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禮記.禮運》:「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2)宋代黃庭堅、秦觀、張耒、晁補之、陳師道、李薦,稱為「蘇門六君子」。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卷下.談藝.姑溪集》:「端叔在蘇門,名次六君子,……觀全集殊下秦、晁、張、陳遠甚,然其題跋自是勝場。」(3)宋寧宗時,右丞相趙汝愚被韓侂冑誣陷,太學生周端朝、張衜、徐範、蔣傳、林仲麟、楊宏中六人上書營救,遭摒斥,史稱「六君子」。見《宋史.卷四五五.忠義傳十.楊宏中傳》。(4)宋理宗時,殿中侍御史丁大全專權,蠻橫無理,太學生陳宜中、劉黻、黃鏞、林測祖、曾唯、陳宗六人上書批評,輿論界同聲響應,稱為「六君子」。見《宋史.卷四一八.陳宜中傳》。(5)明熹宗時,魏忠賢掌權,其人奸詐殘暴,御史楊漣、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顧大章被陷害死於獄中,時人稱為「六君子」。後魏忠賢又逮捕周起元、繆昌期、周順昌、周宗建、黃尊素、李應昇六人,害死獄中,世人也稱為「六君子」。見《明史.卷三○五.宦官傳二.魏忠賢傳》。(6)清光緒時譚嗣同、林旭、楊銳、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因變法被殺,時人稱為「戊戌六君子」。見《清史稿.卷四六四.李端棻等傳.論曰》。(7)民初,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等組籌安會,擁護袁世凱稱帝,稱為「籌安六君子」。
蘭心蕙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女子品格高雅芳潔。宋.柳永〈玉女搖仙佩.飛瓊伴侶〉詞:「願嬭嬭、蘭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況且她雖說是個鄉村女子,外面生得一副好姿容,心裡藏著一副蘭心蕙性。」
人中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品格高逸,出類拔萃的人。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八.東坡一》:「時月出東方,林影在地,公展讀於風簷,喜見鬚眉,曰:『子瞻人中龍也。』」也作「人中龍虎」、「人中之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