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62.345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見異思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夕」。朝夕,早晚。昔,通「夕」。 (6) 異物:不同的事物,指非本行之事。〔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國語.齊語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掌管、主持。《國語.越語》:「有能助寡人謀而退吳者,吾與之共知越國之政。」《新唐書.卷八五.王世充傳》:「帝愛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宮監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躲藏、隱匿。《左傳.定公四年》:「天誘其衷,致罰於楚,而君又竄之。」《國語.周語上》:「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于戎、狄之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國語.齊語》:「盡其四支之敏,以從事於田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釋放、赦免。《國語.鄭語》:「褒人褒姁有獄,而以為入於王,王遂置之。」《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擊反虜者,深入多殺為功,斬首捕虜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殺之,無有所置。」
2.廢棄。《晏子春秋.內篇.諫上》:「夫以賤匹貴,國之害也;置大立少,亂之本也。」《國語.周語中》:「今以小忿棄之,是以小怨置大德也,無乃不可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期的。《國語.吳語》:「舍其愆令,輕其征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蓄積。《國語.越語上》:「臣聞之賈人,夏則資皮,冬則資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奉承、取悅、討好。如:「諂媚」。《國語.周語上》:「若是,乃能媚於神而和於民。」《史記.卷一二五.佞幸傳.序》:「非獨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毀壞。《國語.周語下》:「夫周,高山、廣川、大藪也,故能生是良材,而幽王蕩以為魁陵、糞土、溝瀆,其有悛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表達、說明。如:「心照不宣」。《國語.周語上》:「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宋.蘇軾〈賀蔣發運啟〉:「忽移書之見及,欣感之幸,筆舌難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