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91.76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水泄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水泄不通」就是連一點水都無法泄漏。春秋時楚平王荒淫無道,娶太子建的妻子為妃,並把太子建遠派北方。忠臣伍奢直言忠諫無效,反被指有謀叛之心而遭囚禁,他的大兒子伍尚後來也被騙就逮,只有小兒子伍員(伍子胥)機警逃脫。楚平王在殺了伍奢、伍尚後,頒布一道詔書:「逆賊伍奢、伍尚已處死,唯有伍子胥逃走。凡能活捉伍子胥的人,賞金千斤,封邑萬戶;如有收容縱放的,全家處斬。」詔書一下,到處布滿重兵,防備得極為嚴密,猶如一點水也無法泄漏。後來「水泄不通」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包圍得極為嚴密,或形容擁擠不堪。
直搗黃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1148,姓完顏,名宗弼,金太祖第四子。善騎射,累官太師,都元帥、領行臺尚書事,江南呼為四太子,屢侵宋,嘗敗於岳飛手下,卒諡忠烈。 (4) 飛:岳飛(西元1103∼1141),字鵬舉,相州湯陰人,為宋朝名將。事母至孝,家貧力學。宣和中,以敢戰士應募,隸留守宗澤部下,屢破金兵,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四字,製旗賜之。大破金兵於郾城,復欲進軍朱仙鎮,惜宰相秦檜力主和議,乃一日降十二金字牌,召還,誣以罪而死於獄。孝宗時詔復官,諡武穆,寧宗時追封為鄂王,改諡忠武,有《岳武穆集》。 (5) 挫衄:挫敗。衄,音ㄋㄩˋ,失敗。 (6) 桀黠:凶惡奸詐。 (7) 諭:告知。 (8) 旗牓:標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聲斥責、怒罵。通「呵」。《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下.禰衡傳》:「而衡言不遜順,祖慚,乃訶之。」《晉書.卷五三.愍懷太子傳》:「成都王穎見而訶謐,謐意愈不平。」
一日千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解釋4 詞意5 例句 出處 先秦•莊周《莊子•秋水》:“騏驥驊騮,-日而馳千里。”《史記•刺客列傳》:“臣聞騏驥盛壯之時,—日而馳千里;至其衰老;駕馬先之。” 故事 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在趙國作人質時,與同在趙國、尚未做秦王的嬴政相處良好。後來,嬴政回國做了秦王,太子丹也在秦國做人質,嬴政不但沒有顧念舊情、加以特別照顧,反而處處冷待、刁難他,太子丹...
路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後公叔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路不拾遺」的實際例子,分別在《韓非子.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凶暴、殘戾。《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太子痤美而很。」《淮南子.主術》:「上好取而無量,下貪很而無讓。」
投鞭斷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魏.崔鴻《前秦錄》(據《太平御覽.卷三五九.兵部九○.鞭》引)符堅引群臣議代(伐)晉,太子左率石越曰:「今歲鎮守斗,福德在吳,弗可犯;且國有長江之嶮,朝無昏政之臣。願保境養民,伺其虛隙。」堅曰:「武王伐紂,逆歲犯星;夫差威陵上國,為句踐所滅。雖有長江,其能固乎?吾之眾投鞭於江,足斷其流,吾當內斷其心矣。」〔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一一四.苻堅載記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祭祀所唸的禱告詞。《漢書.卷六三.武五子傳.戾太子劉據傳》:「為立禖,使東方朔、枚皋作禖祝。」《遼史.卷四九.禮志一》:「閤門使讀祝訖,復位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放逐、貶謫。漢.王符《潛夫論.賢難》:「及太子問疾,帝令吮癰,有難之色,帝不悅而遣太子。」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
目不識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事︰職官名。漢刺史佐吏,通稱為州從事,歷代因其制,宋廢。 (2) 韋雍:唐朝人,生卒年不詳。曾為太子賓客。張弘靖為幽州節度使時,其為觀察判官,攝監察御史。主政其間,與張弘靖多改習俗,引起當地居民不滿,憤而起亂,遭叛民捕殺。 (3) 張宗厚:唐朝人,生卒年不詳。為張弘靖任幽州節度使之從官,與韋雍等俱遭叛民殺害。 (4) 呵叱:大聲責罵。叱,音ㄔˋ。 (5) 薊:地名。唐玄宗開元十八年置,治所在漁陽,約當今河北省薊縣。 (6) 石:音ㄉㄢˋ,古代計算重量的單位。 〔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新唐書.卷一二七.張嘉貞列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