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43.0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本末倒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於民,……然非知治之審,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意思是說為政者若不知宣揚教化於民,則常會本末倒置,失了應有的判斷。從這些例子可以知道「本末倒置」是句常用的成語。「本末倒置」這句成語當就從〈大學〉文義演變而出,比喻不知事情的輕重緩急。
愛屋及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烏鴉都愛;而討厭一個人,就連他家的圍欄都討厭。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認為不好。召公說:「我覺得可以殺有罪的人,讓無罪的人活下來,這樣如何?」武王還是覺得不好。周公又說:「讓他們繼續過原本的生活,仍然住在原本的房子裡,從事原本的工作,不要有太大的變化,並且多舉用賢德之人,您覺得這樣如何?」武王聽了讚嘆不已,認為只有這樣廣闊的胸襟才能平定天下,於是決定採用周公的意見。後來「愛屋及烏」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原文「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演變而出,比喻愛一個人也連帶地關愛與他有關的一切。
冥頑不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憲宗時,韓愈因建議皇帝不要迎佛骨,被貶任潮州刺史。韓愈到了潮州後,關心民間疾苦,深受人民愛戴。那時,潮州鱷魚為患,傷害人畜。韓愈知道後,寫了一篇〈祭鱷魚文〉,列舉鱷魚殘害老百姓的罪狀,告知鱷魚,牠們的行徑已經危害到百姓,勸鱷魚們即日起搬遷。如果約定的時間到了,鱷魚還不搬遷,那就證明牠們冥頑不靈,韓愈要派大批人馬,用強弓毒矢將鱷魚殺。據說,數日後鱷魚集體搬離,潮州再無鱷魚為患。後來「冥頑不靈」被用來指愚昧頑固而不通靈性。
功虧一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半途而廢,功敗垂成,前功盡棄反義:堅持不懈,善始善終辨似: 「功虧一簣」及「前功盡棄」都有事情進行到最後卻未能完成的意思。 「功虧一簣」指因只差最後一點努力而失敗,含有惋惜之意;「前功盡棄」指事情進行了一大半而失敗,毀前面的努力。 功虧一簣 前功盡棄 辨似例句 ○ ○ 都快爬到山頂了,你卻要放棄,豈不~? ㄨ ○ 這次颱風將即將採收的果實打落一地,使果農~,血本無歸。
靡靡之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聽,師曠只好遵命。沒想到才開始彈奏,便烏雲四起,接著颳起狂風暴雨,把帳幕擺設全都吹倒,連屋瓦都不停地落。在座的人都四散逃命,平公也嚇得躲進房內。自此之後,晉國連續大旱三年,平公則因受到驚嚇而重病不起,不能治理國事。韓非用這個例子,告誡為人君主不能過分沉溺於享受音樂。後來《韓非子》原文中的「靡靡之樂」演變成「靡靡之音」這個成語,用來指頹廢淫蕩、足以使人喪志的音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轉,多指車輛。如:「巷子太窄,沒法子磨車。」
得魚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筌,捕魚用的竹器。得魚忘筌指捕得了魚,便忘了筌。語本《莊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比喻悟道者忘其形骸。《文選.嵇康.贈秀才入軍詩五首之四》:「嘉彼釣叟,得魚忘筌。」後轉比喻人在成功後就忘本背恩。明.朱權《荊釵記》第一五齣:「願他獨占魁選,榮顯。母妻封贈受皇宣,門楣顯,姓名傳。得魚後,怎忘筌?」
戰戰兢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戰戰兢兢,如臨深淵1>,如履薄冰2>。 〔注解〕 (1) 如臨深淵:好像走在深水潭邊怕下去。比喻處事十分小心謹慎。見「如臨深淵」。 (2) 如履薄冰:好像走在薄冰上怕冰碎。比喻處事十分小心謹慎。見「如履薄冰」。 ◎2《詩經.小雅.小宛》溫溫恭人,如集于木1>;惴惴2>小心,如臨于谷。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注解〕 (1) 如集于木:人集於木上,小心恐墜。 (2) 惴惴:憂懼貌。惴,音ㄓㄨㄟˋ。
槁木死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槁木,乾枯的木頭。死灰,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槁木死灰」本指道家忘卻形體,追求清虛寂靜的境界。據《莊子.齊物論》所載,戰國人顏成子游因為看見老師南郭子綦倚靠几案坐著,仰望天空緩緩吐氣,好像精神離開了形體一樣,於是問:「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意思是:形體可以像枯木般靜立不動,而精神也可以像冷卻不再燃燒的灰燼一樣嗎?南郭子綦回答說這是因為他已經忘自己的形體,進而達到對外物無動於衷,物我兩忘的境界的緣故。後來「槁木死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遭受挫折變故而灰心絕望的樣子。如《紅樓夢》第四回:「這李紈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無聞無見。」
枵腹從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活地獄.楔子》我不敢說天下沒有好官,我敢斷定天下沒有好衙門,何以見得?說是天下沒有好官,從古到今那些循吏傳裡的人物,是那裡來的?說是天下有好衙門,除本官不要說,試問那些書辦衙役,叫他們靠什麼呢?雖說做官有做官的俸銀,書差有書差的工食,立法未嘗不善。但是到得後來,做官的俸銀1>,不彀2>上司節敬3>,書差4>的工食5>,都入本官私囊。到了這個分上,要想他們毀家紓難6>,枵腹7>從公,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個。 〔注解〕 (1) 俸銀:作為俸餉的銀兩。 (2) 不彀:不敷、不足。彀,通「夠」,音ㄍㄡˋ。 (3) 節敬:逢年過節時奉送上司或長官的財物禮品。 (4) 書差:即書...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