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49 ms
共 10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文化資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化資本(cultural captial)由社會學家布迪厄(Pierre-Felix Bourdie)所提出,他認為人類為了維護或是提升本身在一個社會中的地位,必須努力累積和佔據各種資本,其中一樣就是文化資本。文化資本的概念突破經濟、社會資本的既有觀念,引導後人重視社會制度中的文化資產擁有與分配的重要性。目錄1 何謂文化資本?1.1 文化資本如何形成1.2 文化資本分類1.3 參考文獻 何謂文化資本? 文化資本是一種已被廣為接受的社會學概念.係指個人具備知識、觀念、行為等文化資源的多寡,因為這些資產的多寡會影響個人的...
|
行為學習理論(Behaviourist_Theory)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行為學習論也被稱為刺激—反應學習論(或簡稱S-R theory),主要是根據行為主義的基本要義而提出的理論觀點。此理論認為操作制約是人類學習的主要歷程,也是獲得經驗的學習歷程。另外,行為學習論也重視環境對個體行為的影響,他們認為學習的結果是表現在行為的改變上,並強調外在事件對個體的影響,他們不認同個體的自由意志,也因此被認為是決定論者。行為學習論者在教育上主張使用增強與懲罰兼施,而不重視內在自發性的動機,強調外在控制的訓練價值。行為論者認為增強作用是行為習得的關鍵,個體的反應若能帶來回饋,就會被增強而保留這個行為。正負增...
|
現象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現象學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流派之一,由德國哲學家胡塞爾奠基於1900年,胡塞爾深受波查諾(B.Bolzano, 1781-1848)之「真理自身」--即超越時空與個人之絕對、又普遍的客觀存在者--的理念的影響,而提出對意識本質的研究,或描述先驗的、絕對的認識之根本與法則;他稱之為「現象學」。胡塞爾思想發展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的標誌是《邏輯研究》(Logical Investigations)。這本書是近當代哲學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為哲學的發展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之間開拓了新的道路。在它的感召下,大批思想家彙集到“回到事物...
|
扞格不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格格不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格格不入」原作「扞格不入」。陸九淵(西元1139∼1192),字子靜,南宋撫州金谿人。為乾道進士,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於象山結茅講學,學者稱象山先生。曾任靖安縣主簿、國子正,官至奉議郎知荊門軍。陸九淵創「心學」,提出「心即是理」的觀念,認為「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一切道理均存在自己的心中。「心」和「理」是永恆不變的,且放諸四海皆準,故不論時代古今、東西南北,道德標準都是人心所固有的。其於治學方法上,主張「發明本心」,認為只要悟得本心,不必多讀書,「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陸九淵曾與朱熹會鵝湖論辯,意見多處不合。陸九淵的學說後來由明朝的王守...
|
生命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佈「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作為各國民中學推動生命教育課程的依據與參考。教育部更正式提出2001 年為各級學校「生命教育年」,這項政策宣示代表我國對生命教育的重視與推動的決心(註3)。 生命教育的意義生命教育是以人為核心的研究議題,而有關生命教育義的定義與內涵,國內外學者以多面向的觀點來界定,而提出多元性的立論主張。<p>一、強調思索個人自我肯定及生命存在的意義生命教育其所包含的範圍應籠罩人生整體及其全部歷程,以幫助學生...
|
橫行霸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的人,就透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引薦。第一次見面,他陳述了帝王之道,秦孝公昏昏欲睡聽不進去。第二次,他提出了王道思想,結果還是不合乎秦孝公的心意。第三次,他說出霸道的主張,得到了秦孝公的認同。再次接見時,兩人越聊越投機,不自覺地越坐越近,一連好幾天都不厭煩。這裡的「霸道」指的是不顧仁義,以威權統治國家。經過後人沿用,則引指做事蠻橫不講理的意思。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橫行霸道」,用來形容凶橫不講理。
|
文化回應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能學生,最終目標則在改造社會。(五)Wlodkowski與Ginsberg:提升學生學習動機的角度提出文化回應教學強調尊重差異,創造安全、包容的學習環境,以及設計跨學科與文化關聯性的教學。(六)Irvine:文化回應教學並非針對低收入與少數族群學生的一種特殊教學方式,長久以來,學校的教育就是一種文化回應教學,只是回應的是主流社會的價值標準與文化知識。此外,文化回應教學並非只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一種對待學生的態度以及重新定義教師與學生角色的動力,更是一種學校改革的工具與增能的機制,它適用於不同類型的學校,所有的學生都能從...
|
教育的真善美規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定義當代教育哲學家皮德思(R.S.Peters)曾就教育活動提出三個評價依據,包含合價值性(worthwhileness)、合認知性(cognitiveness)和合自願性(voluntariness),這可說是教育的真、善和美的規準。 內容說明一、「善」的規準─合價值性:這裡所謂的善,雖以道德上的善或價值為主,但實質上可以包含任何有價值的活動。教人做樑上君子,或江洋大盜,也許有技能或認知上的教與學的活動,但教的是敗德的事,也不能算是「教育」。在文學裡,教授經典名著,是一種...
|
苟且偷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人稱為「賈太傅」、「賈長沙」,又稱為「賈生」。所著《新書》共十卷,內容主在懲秦之失,並對漢初君主提出各項治安策。賈誼在書中論到天下情勢,認為很多人都說如今天下已經安定,只有自己敢冒大不韙,說天下尚未安定。他又認為這些人並非愚者,看不清天下大勢,只是為了阿諛諂媚皇帝,所以故意說出和違背事實的話。這種行為,就好比把火放在木柴下面,然後躺在木柴上面,只因火尚未燒到,就覺得安,這是貪圖眼前的安逸,不顧將來可能發生危難的做法。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苟且偷安」,用來形容得過且過,只圖眼前安逸,不顧將來。
|
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俗、民德、禁忌(taboos)、法律、獎懲(sanction)。孫末楠(W. G. Sumner)提出規範、民俗、民德等概念,民俗(folkways)是符合某團體習慣的一般行為標準,例如具有文化特質的穿著、飲食習慣。民德(mores)是控制道德與倫理行為的嚴格規範,例如法律條文、宗教教條。三、語言(language)是一組符號根據規則所組成有意義的溝通系統,例如:英語、西班牙文、象形文字。四、符號(symbols)社會成員共同接受的行動或對象的表達方式,為約定俗成的產物。(註一、二)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文化英文關鍵字:...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